生活与玉石的热情与珍爱

小学六年级 发布于 2017-11-15 20:06:00 回帖: 5 | 评论: 0 | 查看: -
 现代还是浮华了些,形形色色之物,让人眼花缭乱.不知何取何舍,
但在明代,李日华的老师冯梦祯是把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作为镇斋之宝,书斋名“快雪堂”,写的鉴藏日记集结成册叫《快雪堂漫录》,是今人为之。冯梦祯在日记中记载了他在苏州王百谷家看到《快雪时晴帖》:“九月十三。早过虎丘。日中赴王百谷之约。出二幼子文。五官乃朗出陪。谈叙甚快。酒后得观王右军快雪时晴帖、小李将军金碧山水、大米海贷楼图。最为奇迹……”右军就是羲之,小李将军是李昭道,大米是指米芾。 古人有古人的风雅,生活在古代太TM好了,价值观偏重点与今人截然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 冯的弟子李日华也是明代著名的鉴藏家。他喜欢饮酒,其妻很合拍地为他酿酒:“于是内子大讲酿法。春有百花酿、夏有莲露、秋有竹叶香、冬有雪汁。”他罗列出了文人书斋里常见的雅物清单:晋唐墨迹第一;五代唐前宋图画第二;隋唐古帖第三,苏黄米蔡手迹第四;元人画第五……古玉珣彘之属第十二……精茶法酝第二十一;山海异味第二十二;莹白妙瓷秘色陶器不论古今第二十三;外是则白饭绿齑布袍藤杖亦为雅物。 李日华在文化界颇有名望,加上学历高(进士),有官职,到清代,都传得神乎其神,《阅微草堂笔记》中我读到过一则写其用过的砚成精怪之事,行文间对李日华有神化,当时,对文化的推崇还一脉相承,而我们的文脉什么时候断了?这是后话。 好在还有玉,玉以物的形式,从传统文化中从几百年前递过来一枝芦苇,而我们踏苇过江,且歌且行。 我摹古的生活就是卖玉。这是椿风雅、苦中作乐之事。虽然过程复杂辛苦且困难重重,但伴随有诗意,且有现实的价值:收藏。过手无数玉石,作为玉商总能比普通买家更有渠道找到精品玉石,像筛子一样,把精品筛出来自藏。《锦灰堆》作者王世襄有《自珍集》,我们风雅的称自留之物为“自珍”,虽然有些有色低端玉种价格目前尚处于低谷,我们仍有蔽帚自珍之意。大自然的赠予总是有限,疯狂开动挖掘机的日日夜夜,总有一天会走到这些玉石资源都枯竭。这即是收藏玉石的意义。 一种生活方式,代表一种人生的价值观;有些美,未必用文字、美术和音乐来表达,能把普通的日子过成艺术品,用扎扎实实的一日三餐来表达对生活的热情与珍爱,这是“生活家”。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等9人 赞同
只看该作者
回帖
楼主
1楼
小学六年级
大家可以关注下
3楼
三级教授 天尊
慢慢看
楼主
5楼
小学六年级
大家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