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深了,转一篇很好的深度贴.(错别字已改)

小学三年级 发布于 2013-02-18 19:04:36 回帖: 19 | 评论: 0 | 查看: -
细度细度即细腻度是白玉很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也是成品外观和手感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有两个方面:一是白玉晶体颗粒大小及均匀度,另一方面也指结构的细度,即短云絮的细密均匀程度。1。颗粒细腻度,白玉的颗粒细腻度及均匀程度对玉质影响很大,也是判断不同料的重要依据之一,籽料结构虽有酥松有致密,但其颗粒的大小一般远较俄料和青海料细小,俄料和青海料一般颗粒较大,所以不易打磨,容易出斑斑点点,成品盘起来会感觉涩手。请大家注意了,好的打磨师傅是可通过特殊的打磨让俄料和青海料表面显得象籽料一样细腻,会使很多人上当的,包括一些有经验的卖家。。。前些时候我一个开店的朋友,他在一家有些名气的玉雕工作室,拿了块一百多克的大佛牌,说是籽料,很白结构很致密,很贵的,其实如是籽料是可看到20万的,那个打磨的师傅我认识的,她很确定的说那块是俄料,是什么料最骗不过的就是打磨师傅了。。。后来这块大佛牌以9万的价格被另一个商家拿走了。。。这种靠打磨出来的细腻和油性,经过了数个月的盘玩,会渐渐消退的。。。所以很多人说俄料青海料越盘越色,其实就是那层打磨层消退了,否则玉哪有越盘越干的道理。。。(俄料青海料哭了)2。结构细腻度,籽料里面一般都会有短云絮结构,看短云絮结构应该打侧光看,而不是从背面打光,背面打光只能看杂质,是看不到结构的。对籽料而言,云絮越细密越好,白度高的籽料一般云絮会略大些,白度又高结构又致密的很少,价格是很贵的。。。需注意的是,对籽料而言打光看不到结构的是少数,而青海料倒是打光更看不到结构,青海料其实并不是云絮结构细密,而是云絮结构发育不全,放大后会发现其实更多的是细点状结构。俄料一般云絮结构较大,同时夹杂斑块结构,但也有少量很细以至于看不到结构的。。。高白打光看不到结构的以青海老料和优质俄料居多,没足够的眼光的玉友还是别追求这种。。。油润度和糯性上面讲了白玉的细度,现在再讲讲白玉的油糯性。。。如果有空我会继续讲讲白玉密度,和老熟度。。。白玉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几千年的玉文化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白玉具有了其他玉石所不具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油糯性,温润的白玉会让人感觉到一种亲近感,会感觉它已融入了你之中,成为了你的一部分。。。那怎么来看白玉的油润度以及糯性,怎样的算油性好糯性好,跟什么有关系?下面分别讨论一下。玩白玉的人都喜欢说油性如何如何,但有的时候他们说的未必是同一回事。。。油性包括两方面,一是视觉上的油润光泽,二是手感上的油润感觉。怎样的视觉上油润光泽是好的,总的来说是油脂光泽强同时光泽柔和。它跟白玉的紧密度(即间隙大小)硬度以及打磨方式有关。紧密度越高光泽越强,硬度过高光泽会偏刚性,所以含氧化硅过高的话,会产生偏刚性的光泽,刚性的光泽对翡翠来说是好的,但对白玉来说却是缺点。大部分籽料抛光后为油脂光泽,有些其他产地的料会出现玻璃光泽,虽和打磨方式也有关系,但和里面氧化硅含量也有关。对打磨来说,打磨速度越高,打磨越细,会显得光泽强些,所以有些打磨师傅喜欢油石打磨结束后用牛皮过一下,这样会显得油润些,但其实未必好,因为人手盘出的油性是最好的,所以有些打磨成亚光,开始看上去并不油的东西,盘出的效果反而更好,但前提是要料够好。。。如果是没打磨过的原料,你看切了的切痕就可知道成品出来的光泽会如何?锯片的拉痕会出现一丝丝强油脂光泽的料出的成品油脂光泽会越好。。。上面讲的是视觉上的油性,好的料还须具备手感上的油性,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觉,就象手里握着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感觉,那感觉很棒的,在手感方面籽玉具有独特的优势,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也说不清楚,但手感就是不同的。。。(这个问题请大虾补充吧,还有籽料真的出油快吗?为什么?)什么是糯性?糯性就是一种浑厚的感觉,打个比方,仔细看看上好的大米煮熟后的感觉,浑厚油亮均质的感觉,你还可以拿一块用过些天的香皂,用水洗一下,就是那个感觉。。。人们一般只知道这种视觉上的糯性,其实和视觉上的糯性如影相随的是它还有一种粘性,当你雕东西时,你会发现糯性好的料与钻头间有一种粘粘的感觉.糯性与什么有关?颗粒细小交织致密的料会显得糯性较好。。。玉质、油性与白度白玉的结构是由透闪石与其结构类似的阳起石发生交织而形成的,它们相互缠绕形成常说的短云絮结构等。由于两种物质的交织、缠绕,使玉的韧性和硬度比单一的透闪石和阳起石要高,结构也会更致密。当透闪石含量很高时,白玉的白度就较高,但由于阳起石的不足,交织会不够,这是会结构较松,出现萝卜花(大云絮结构),韧性和抛光的光泽就会较差。相反当铁含量增加时,阳起石增加会与透闪石充分交织,这就是为什么偏青黄色调的白玉及青白玉油性会较好。。。(应该是阳起石增加导致含铁量增加?)那为什么羊脂玉又白又油?其实除了阳起石可以和透闪石交织,氧化钙含量的增加,也会使交织发生,但由于结构不够类似,氧化钙含量稍多些,就会发生析出,这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僵花,当氧化钙继续增加,就会钙化出现石化现象即僵。所以你开玉时会发现靠着僵但没有僵花串入的玉是最好的---又白又糯又油。 [font=Verdana] [size=3] 白玉的僵花看上去与棉较象,都是白色的点状物。两者是容易混淆的。两者虽然外观相似,但却有很多的不同:[/size][/font] 白玉的棉一般较易出现在较透的料里,象山料,特别是青海料里棉较普遍(顺便说一下青海料棉是孤立较大的点棉居多,而新疆山料以极细小密集点棉居多。)。为什么棉易出现在较透的料里?这是因为较透的料富含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析出即为棉,成份分析也证明了白玉的棉的成分为二氧化硅。所以大家知道了棉是不能被盘掉的,因为二氧化硅是很稳定的。而僵花却往往易出现在白糯的料里,是白玉籽料开起来最怕出现的东西之一,因为僵花的穿透性极厉害,往往是会对穿的。僵花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专挑在好料里长?含钙较高的白玉会显得白糯,但过高的氧化钙含量会造成氧化钙析出在晶粒间隙,形成僵花,僵花一般是点状也有呈薄雾状的。那种集结成块状的就不能成为僵花了,只能成为僵或石了。知道了僵花的成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僵花易于好料相随。也就知道了为什么较靠表面的极薄的僵花是有可能被盘掉的---晶粒间隙的氧化钙被汗液里的尿酸慢慢的带走了。但汗液是很难进入到玉里面的,所以只能盘掉靠近表面的薄僵花。在仔料的表皮上带的颜色叫皮色,在白玉的裂隙上带的颜色叫沁色,虽然两者形成的原因是一样的,但皮色可作为仔料判断的依据,而沁色只能作为仔料判断的参考而不能作为判断依据。就是说带真的皮色的一定是仔料,带沁色的未必是真仔料,就算沁色是真色。原因是这样的:白玉的表皮较光滑,铁质等一些杂质很难黏附并沁入白玉形成皮色,而在白玉的裂隙,铁质等一些杂质很容易进入,进入后还不易出来,同时裂隙处的白玉质地又较松,很容易形成沁色。所以你看仔料中的沁色通常比皮色形成的要久远,比方一个红皮的仔料可能有黑色的沁色但一个黑皮的仔料是不可能有红色的沁色的(黑色的皮色形成的年代要比红皮久远)。有些山料由于雨水把周围土质中的铁质等一些杂质离子带入裂隙中,在裂隙中形成了沁色,这种现象在俄料中较多出现。有些奸商就里用这些天然形成的沁色来冒充仔料。所以要注意了。同样对于假皮来说,作假的沁色要比作假的皮色要来得容易。对于只有沁色的所谓金线皮等要多观察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回帖
1楼
高中三年级
学习中,虽然还是看不懂,呵呵
2楼
二级讲师 素华映月只闻香
努力学习了下
3楼
初中一年级 有多萌的爹,就有多萌的娃~
西安老哈的~
楼主
4楼
小学三年级
哦?.....去拜访一下,貌似高手!
5楼
初中一年级 有多萌的爹,就有多萌的娃~
他写的东西很容易懂
楼主
6楼
小学三年级
有他的网站吗?给个链接.....
7楼
初中一年级 有多萌的爹,就有多萌的娃~
没了~不好意思哈,你百度下
楼主
8楼
小学三年级
这篇里没有啊,哈哈
10楼
初中二年级
认真学习了
11楼
幼儿园小班
实力派。受益颇多!谢谢!
12楼
小学三年级 最近真是好忙啊
学习了,用实物对比了一下,贪吃的我只看到了糯米稀饭……明白了油糯性的感觉,但还不太明白短云絮是哪种感觉,看来还要慢慢把玩,慢慢悟哦!
13楼
初中三年级
努力学习中……
14楼
小学三年级
学习了
15楼
托儿所
不错的教材,还需要实践
16楼
幼儿园小班
好文章 拜读了
17楼
小学六年级
好帖子,学习了
18楼
辅导员 大王
不错滴帖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