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的成因推断

研究生一年级 发布于 2021-02-20 23:49:29 回帖: 18 | 评论: 6 | 查看: -

本帖仅代表各人看法。

两种说法,
一种是天生就和山料不同。
一种是山料滚落到河里经过万年冲刷得到最优质的部分。

各人是站第一种说法的。

首先籽料的质感和大部分山料是完全不同的,即便是很差的籽料,质感也是和山料有区别的。

第二是喀什玉龙河里不仅有和田玉,还有岫岩玉,卡瓦石,普通石头。卡瓦石肯定是玉质很不好的,经过万年冲刷也没见被冲刷成沙子,那么山料和田玉那么硬,更不会被把玉质不好的部分冲掉了。

~~~另外还有以下几点疑点~~~

籽料往往杂质非常多,所谓的“料子生”是很常见的现象,而山料几乎很少有“料子生”的现象,也就是说山料的杂质通常比籽料少。

籽料的“结构”比较小,“毛毡状”纤维是特征,而山料往往结构特别大,“米粥”状或干脆结构不明显甚至水透。

~~~所以籽料和山料的区别,其实未必是成份的区别,而是形成环境的区别~~~

和田玉的形成,有共识的是和地质运动有关系,类似于地底岩浆喷发出来,将透闪石带至地表。

那么想象一下火山喷发时的情况:
通常是岩浆先少量喷溅一些“水滴”一样的“岩浆”滴,然后大量岩浆喷涌而出。

那么假设当时喀什玉龙河已经存在了。地底的岩浆首先会少量喷溅出来,“像水滴一样”滴落到喀什玉龙河的河水里。

---造成的结果就是小滴的岩浆入水后迅速冷却凝结。---

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岩浆里的杂质和各种物质还没有来得及互相溶解就迅速被固化了。所以籽料的结构就“特别小”像毛毡一样。

想象一下把速溶咖啡放进水里还有沙子快速搅拌然后在几秒内速冻成冰块的状态---咖啡还没有化开,和水还有杂质就都是很小颗粒的混合在一起。

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青花籽料总是黑白分明---因为还没来得及互相溶解在一起就被河水冷却固化了。

另外岩浆滴入水后,外壳迅速冷却,这就造成了籽料内部的压强非常大,有可能影响了透闪石原子的排列顺序---低温高压造成了透闪石原子凝固时的排列非常紧密,这应该就是质感油润度高的原因。

而山料是后期喷发出来的量大的岩浆。大量岩浆顺着山脉缓缓下流而不是被河水迅速冷却固化。所以山料岩浆有着更多的时间等待杂质慢慢溶解,均匀,这也就是为什么山料会有“粥样结构”,结构要么如青海料很大像云絮一样慢慢化开,要么像俄料一样完全与透闪石岩浆溶解均匀形成“僵白”。

山料青花没有黑白分明,都是芝麻糊,就是碳杂质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扩散再固化的原因。

至于山料不油润,结构松散,也是因为岩浆是慢慢固化的,没有外壳“快速固化”造成的内部高压,透闪石分子就会排列的比较松散。

---籽料杂质多的原因---

想象一下岩浆喷发的时候,最上层的岩浆必然是与地壳接触最多的,那么最上层的岩浆会携带较多的地壳杂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垃圾籽,和玉质“很生”以及卡瓦石产生的原因。

而山料往往都比较纯净杂质较少。是因为山料是后期喷发至地表的岩浆,地壳的杂质已经被作为上层的岩浆溶解携带走的差不多了。

===
总结一下,

籽料与山料的区别,应该是由于透闪石岩浆凝固时不同环境造成的。

籽料是小滴岩浆携带较多地壳杂质喷发到天空后掉入喀什遇龙河后外壳迅速固化,内部低温高压而成。

山料是大量岩浆携带极少地壳杂质,慢慢涌出后经过长时间的溶解和静置,缓慢高温低压固化而来的。

配图是随便找的几块和田玉,有山有籽没有参考意义哈。

和田玉籽料的成因推断_和田玉

和田玉籽料的成因推断_和田玉

和田玉籽料的成因推断_和田玉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等27人 赞同
只看该作者
回帖
1楼
博士 江湖就是个大坑,进去出不来啊

角度新颖👍🏻

2楼
研究生一年级

学习一下

3楼
初中二年级

这个,学地质的应该有科学的解释吧,不是这个专业的,不懂。

4楼
小学六年级

听新疆人说过,每年汛期过后会从山上冲下来少量籽料

5楼
大学三年级

不明觉厉

6楼
研究生一年级 微信:baobox_cc木牛的百宝箱

之前我也认同籽料是被动搬运到河里的,但是如何解释石包玉呢,皮壳很厚但里面有很好的玉质,这个问题到现在都搞不懂

7楼
研究生二年级

这种说法很久以前也是见到过,只是这种方学说,很多现象难以解释,所以后来我自己也否定了这种学说,中午来码字

: 什么现象无法解释呢?
: 等你见解!
: 哈哈,期待新帖
回复 : 有了
9楼
研究生一年级

如果你说的是对的。“籽料的质感和大部分山料是完全不同的,即便是很差的籽料,质感也是和山料有区别的。”为什么专家还要留皮才能鉴别呢?直接看玉质就可以鉴别了

楼主
10楼
研究生一年级

另外补充一下,俄籽的成因和新疆籽又不同,俄籽确实是山料滚落下来的。因为普遍结论是俄籽的玉肉玉质和山料俄料是一致的没有区别。这也反应了新疆籽料的成因与山料不同,普遍反应玉质不同。青花的黑白分明只在新疆籽上出现就是比较好的证据。当然这也不排除部分籽料是山料滚落下来的。也就是说,新疆籽料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籽料,成因与山料不同,导致玉肉结构不同。另一种是后期山上滚落下来的山料,成因和俄籽相同。☺☺

11楼
小学三年级

贴子不错。

12楼
研究实习员 白色的灵魂里敞着一身黑色的反骨!

哈哈我比较简单,觉得籽料是玉化的鹅卵石,山料是玉化的岩石。😂

13楼
书生

如果籽料是从山料来的,那么碧玉山料在哪里?

为何碧玉籽料常见,碧玉山料不见其踪?市场多见俄碧山料,如果碧玉籽料的前身是俄碧,那籽料和俄籽有何区别?

这些问题都没答案。

楼主
14楼
研究生一年级

所以说籽料应该分两种,第一种是真正的籽料,是早期形成原因就与山料不同,也就是真正的原始籽料。另一种是后期山料部分滚落下来的,量比较少,其实应该归于山流水。现在的检测机构只检测皮,其实未必是有效的判断籽料的方式。即便皮子是真的,也未必是真正的“原始籽料”,而就是山料滚落下来的“后期山流水籽”。

15楼
研究生二年级

以下都只是个人观点,没有强加于人的意思,
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塔里木盆地东边的吐鲁番海拔是负数,亿万年前塔里木盆地也是海平面以下的,塔里木盆地也没有沙漠,有的只是大海,随着印度板块的冲击整体抬高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也不是平板一块,还是由很多山脉所组成,为何会形成高高低低山川河流,是冰川融雪不断的侵蚀裹携侵蚀物进入了塔里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日积月累把塔里木盆地抬高了海拔1000多米的高度,这之中,有多少坐山被侵蚀掉了,数都数不清,整个昆仑山脉东起青海西到贝加尔湖区域沿线均有和田玉的踪迹,离昆仑山接近1千公里外的罗布泊出产了如同伊斯兰心目中的麦加的顶级黄戈壁料,这种顶级黄戈壁料也不存在山料母矿,更加不可能是昆仑山的的火山点对点喷发到1千公里外的罗布泊,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包括和田玉籽料在内的策勒顶级白戈壁,罗布泊哈密地区的顶级黄戈壁的母矿已经在冰川融水的亿万年的侵蚀下山头都不存在了,

16楼
研究生二年级

去过黄土高原的朋友可能会被水土流失的的独特地貌震撼,黄土高原的形成时间也就1000万年,相对于昆仑山来说也只是沧海一粟,而黄土高原的的形成原因还和塔里木有关,塔里木的刮起的风的浮沉落在了黄土高原上,形成了黄土高原,说不定在黄土高原的泥土里还有非常细小的和田玉颗粒,黄土高原滋养了华夏文明,说法底还是还是源自巍巍昆仑

17楼
博士

手感好的玉,籽不籽,我没关系!附上我小千的东西!不出,亦不短卖家!

和田玉籽料的成因推断_和田玉

18楼
高中三年级 闲鱼号:一橙一矿,欢迎来交流

然而和田玉主要成分透闪石,是变质岩,是岩浆(酸性)和大理岩(碱性)接触后,发生蚀变交代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