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国营打金店——信源银楼(杭州金银饰品厂)

大学四年级 发布于 2018-06-17 12:41:09 回帖: 2 | 评论: 2 | 查看: -

 “加工首饰是一件细致活,需要手脚配合。”在信源的加工作坊里,一位从业已有30个年头的老师傅介绍说,手工的金银制品经过拍打挤压,使材料结构更紧密,这样锻造出来的产品强度大大优于浇铸工艺品,显得坚实、韧性好。
清末民初,杭州经济日渐繁荣,各地商贾云集杭城,金银作坊相继发展。1865年,上海人方某来杭,在清泰街上的珠宝巷口,投资开设了信源银楼。但由于经营不善,无法维持。后来,便由范越丰(胡雪岩的外甥)接办。接店不久,因为金银饰品质量下降,业务不见好转。
  到了1890年,胡止祥(胡雪岩侄儿)继盘银楼。为了现实金银饰品质量有所改观,他在所有出售的金银首饰,都附上成色说明及银楼硬印,而且在分斤方面,银楼对出售的商品加放千分之三,让利于民,使顾客感到在信源买东西不吃亏。由于改善了经营管理,注重质量,所以信誉日增,远近闻名。
  1949年杭州解放,政府取缔投机活动,并于同年6月12日公布金银管理条例,银楼就此全部停业。直到1972年,为了积极争创外汇,才重新组建杭州金银饰品厂,恢复生产加工金银首饰业务,并注册了“信源”商标,“信源”才得以光复品牌。
  1983年,国内黄金首饰市场开禁,金银首饰一度成为市民彻夜排队购买的特种商品。“那时的信源大门都被前来购买的人推破了,生意一下子好了起来。”杭州信源首饰店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军告诉导报记者,后来由于大量贷款,经营不善,信源的经营又一度下滑。2000年企业险些濒临倒闭,经过一系列的改制后,才一直延续至今。
  独树一帜
  “加工首饰,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唐军反复表示,信源一直保持着浓厚的民族风格,饰品一般含有喜庆吉祥之意,这本身就是一种民间艺术的产物。这样的饰品有市场,有喜爱的群体,所以更可以围绕这些题材,深化演变出各种新花式、新造型。
  近年来,首饰市场新工艺不断涌现,信源在吸收新技术的同时,至今仍保留着师傅带徒弟的授艺方式,原汁原味用榔头、凿子等多种工具进行传统手工生产制作,在业内独树一帜。产品风格古朴精致美观,而且更坚实耐用。“信源加工的产品,要职工自己首先满意,这样顾客才会满意。”唐军说,现在“信源”充分利用留任的二代、三代传人,凭借他们深厚的首饰制作功底、精湛的技艺加上特殊的风格,让产品产生“过目难忘”的境界。
  “加工首饰是一件细致活,需要手脚配合。”在信源的加工作坊里,一位从业已有30个年头的老师傅介绍说,手工的金银制品经过拍打挤压,使材料结构更紧密,这样锻造出来的产品强度大大优于浇铸工艺品,显得坚实、韧性好。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等11人 赞同
只看该作者
回帖
1楼
三级教授 天尊
第一次听说这家
2楼
百姓 以泉会友,美泉共赏。

不是义源吗?

: 解放前信源、义源是两家银楼,公私合营之后变成一家单位。
回复 : 原来如此,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