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有十一德

婴儿 发布于 2010-05-16 10:18:16 回帖: 9 | 评论: 0 | 查看: -
中国的玉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崇玉爱玉代不乏人,因玉温润喜人,有其深奥的文化内涵,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以致吟诗赞美,立文著说。对玉理解很深的莫过于孔子,他提出了玉有十一德,即“仁、义、礼、知、信、天、地、道、德、忠、乐”。这11德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玉料本身有11个美感: “仁者,精光内蕴,观其光者,垢灭善生,敬仰之心也”; “义者,廉而不锐,圆融无碍也”; “礼者,佩之坠下,自卑而尊人也”; “知者,缜密如栗,自知者明,己严外宽也”; “信者,乎伊旁达,触照其身,莫不安乐,不生疑惑也”; “天者,气如白虹,度量如海也”; “地者,精神见于山川,自然中自然相,返朴归真也”; “道者,其质纯洁,犹如雪山,虽入淤泥,清净无染,人所共修也”; “德者,玉璋特达,规矩方圆,不浮不沉,静而无躁也”; “忠者,瑕不掩瑜,瑜不掩瑕,表里如一也”; “乐者,扣之声清悦耳,身心安定也”。 这些美德在古人看来是最美好的,用其衡量自身的修养道德,才会有不可估量的前程,才是一个完美之人。这也许就是古人对收藏玉的重要欣赏价值了,也是玉文化长盛不衰的原因。 奇美光彩灿烂及荡人心目的古玉,已过万年历史,洋洋大观,美不胜收,出土了各时期不同文化古玉,有力地佐证了古玉悠久历史。价值连城的和氏壁,“完壁归赵”的故事人皆晓之,精美的玉器并非用钱来衡量她的身价,希望你在观赏的时候,用一颗灵动的心去感受她那仁温的内涵,期待你在情绪低落与失望的时候换来一个好的心情。 玉是人人敬仰,人人喜爱,是因为“集天地之精灵气,凝日月之光辉,孕万物之丰采”的自然界之精英。佩带她有安全的感觉,可以驱灾避邪,古人视玉为神物,是因为玉有灵性,其精光内蕴、纯净洁白、表里如一、圆融无碍,一直是人类所共修的美德。 玉的内涵只有少数人才能知晓,今人只知钻石、翡翠、字画、金银、瓷器为贵,而不知“君子比玉于德”,人要是道德品质失掉了,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准则。同时也就失去了“礼”制,“礼”的概念是:《礼记正义》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忘说人,不辞费。礼,不越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为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大意是:“礼,是用来确定亲疏、决断嫌疑、区别同异、辨明是非的。依礼而言,不随便讨好人,不说多余的话。依礼而行,不超越节度,不侵辱他人,不与人过分亲呢失敬。只有加强自身休养,说到做到,叫做诚信。行为有休养,言谈符合道理,就体现了礼的本质。”如果人能明白这些道理,人和人之间才能和睦相处。美德随处显现,中华民族前景才会同古玉一样光辉灿烂! 古人琢玉,一丝不苟,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不计工本,精雕细琢,力求完美,生动传神;今人做工,只求速度,忽略质量,虽求完美,质差工粗,仿制古器,形似神非,求利心切,早早出炉,无可奈何。今人忘祖,乃缺乏礼教是也。 笔者有思古之幽情,每当见到精美的古玉,就仿佛见到了古人,先民用超凡的智慧及一丝不苟的琢玉精神,深深地折服了笔者的心灵。 早在原始社会先民已经发现很多精美的玉料,比如新疆昆仑玉、宽甸玉、马汉山玉、蛇纹玉、酒泉玉、绿松石、水晶、玛瑙、、巴林石、寿山石等),美玉的出现,先民开始对艺术的追求,从而发展了“礼教”,成为以玉为葬,以玉为礼的上层人物中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已经显现。先民为了怡情养德、继而加工成各种实用及装饰品,比如玉抉、玉项饰、玉钏、玉环等,从而来美化自己。在当时社会先民是玉石不分的,以“石之美者玉”为原则。今人则不然,即有“软玉”、“硬玉”之分,也就是说硬度低于7度或高于6度的为“软玉(如和田玉、宽甸玉、各类透闪石)”,硬度高于7度的为“硬玉”(如翡翠)。在当时原始社会玉料是非常丰富的,大多数用的是青玉、白玉及黄玉料,都很精美,基本达到了细、腻、温、润、凝、结、艳的精美程度,先民视若神灵,制做出很多精美的物品,有些物品是现在人难以想象及难以理解的,有些物品用途不详,可见先民的智慧是超越的。 有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只有出土的玉器才能确定年代,认为商代出土的玉器皆是当时器物,其实笔者分析并不尽然,试想,古人和今人一样喜爱收藏,比如商代人喜爱新石器时代遗留的物品,他们把珍藏起来,因为喜爱,死后把这些珍宝全部墓葬,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们能确定商代出土的器物都是商代的吗?如果按这样简单的推断未免有些失误!比如商代妇好墓出土了700多件玉器,其中就有新石器时代玉器(比如玉斧之类),春秋时代亦出土了很多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笔者推论各时代的墓葬品个别现象也不能代表当时器物,应认真考察,仔细分析对待各时期的艺术风格、皮壳及纹饰特点来断代是比较科学的做法。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古玉文化,笔者研究及收集多年古玉,旨在传播民族古老文化,使国人能真正认识古玉和古人,如果这本书能真正的问世,笔者相信大家会重新认识古玉和古人!惊叹古人难以想象高超的艺术,虽不会使您大开眼界,也会有所受益。 笔者才疏学浅,不会武文弄墨,技术有限,疏漏及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回帖
1楼
高中一年级
有图有文字,学习了
2楼
高中一年级
几个巧雕真好看,宝贝啊
3楼
高中一年级
感觉雕得镂空了似地,喜欢。君子如玉,喜欢啊
4楼
幼儿园中班
图文并茂,学习
5楼
大学一年级
学习了
7楼
高中三年级
学习
9楼
二级讲师
很不错的玉哦,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