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工艺,珐琅彩镶嵌珠宝

幼儿园中班 发布于 2016-08-22 19:56:20 回帖: 16 | 评论: 0 | 查看: -

珐琅古时称之为景泰蓝,和现代珠宝相结合,出来的作品就是美丽,就是一种享受

中国传统工艺,珐琅彩镶嵌珠宝_珠宝工艺人造饰品

中国传统工艺,珐琅彩镶嵌珠宝_珠宝工艺人造饰品

中国传统工艺,珐琅彩镶嵌珠宝_珠宝工艺人造饰品

中国传统工艺,珐琅彩镶嵌珠宝_珠宝工艺人造饰品

中国传统工艺,珐琅彩镶嵌珠宝_珠宝工艺人造饰品

中国传统工艺,珐琅彩镶嵌珠宝_珠宝工艺人造饰品

中国传统工艺,珐琅彩镶嵌珠宝_珠宝工艺人造饰品

中国传统工艺,珐琅彩镶嵌珠宝_珠宝工艺人造饰品

中国传统工艺,珐琅彩镶嵌珠宝_珠宝工艺人造饰品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等11人 赞同
只看该作者
回帖
1楼
硕士 不要跟风
有特色
2楼

看过一本书说珐琅和景泰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艺

楼主
3楼
幼儿园中班

只是古代景泰蓝大多数用在瓷器上面,现代珐琅才和珠宝相结合

4楼
研究生二年级

度娘说,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景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在中国古代,由于珐琅器最初从大食国(大食为唐宋时代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总称。起源于波斯语称阿拉伯人为Tazi的音译。有白衣大食(661-749),以叙利亚大马士革为首都,称倭马亚王朝;有黑衣大食(749-1158),以巴格达为首都,称阿拔斯王朝。910年以后又有以开罗为首都的法蒂玛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后则是塞尔柱王朝(1158-1258)。)传来,因此称之谓“大食窑,鬼国窑”。之后虽称谓因译名不统一而出现多种不同写法,如“佛郎嵌”、“鬼国嵌”、“法蓝”、“法郎”、“拂林”、“佛郎”、“富浪”等,但发音基本一致,现在基本统一为“珐琅”。

5楼
研究生二年级

接上
珐琅工艺的制作分类很多,人们一般根据制作方法和胎地种类将其分为两大类。
1.根据制作方法大致可分掐丝珐琅、内填珐琅(即嵌胎珐琅)、画珐琅等。
掐丝珐琅和镶嵌珐琅很久就在国内出现,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宋元时期,但真正能在国内制作应是元代成吉思汗进攻大食,将该地工匠俘虏押回制作,并将该技艺传入中原。至明代,永宣宫廷中开始广泛制作应用掐丝珐琅,之后的景泰时期最有名气,即人们俗说的“景泰蓝”。画珐琅则出现较晚,于十五世纪中叶在欧洲佛朗德斯发明,十五世纪末在法国中西部里摩居以内添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成画珐琅重镇。随着中西方贸易交往,从广州等港口传入国内。当时称谓“西洋珐琅”或“洋珐琅”。清代宫内的画珐琅制作要在康熙三十二年、珐琅作与玻璃厂成立之后才能开始研究制作、发展。
2.根据胎地种类,珐琅器一般可分金胎珐琅、铜胎珐琅、瓷胎珐琅、玻璃胎珐琅、紫砂胎珐琅等。
其中铜胎珐琅因为铜料与表面珐琅容易结合,且铜料价格相对容易接受,因此铜胎珐琅最为广泛。直今,珐琅器依然大多使用铜胎。金胎因造价过高,难为常人所接受,清三代时基本只限内府制作使用,且数量极其有限。瓷胎珐琅(即珐琅彩瓷),顾名思义,是在瓷胎上绘制的画珐琅。它是瓷器与画珐琅制作工艺的完美结合,制作要求对两者都要求很高,因此起步与成熟时间较晚。宫内造办处在制作瓷胎珐琅彩瓷的时候,还制作玻璃胎珐琅、紫砂胎珐琅,三者制作时间应大致相同,只是紫砂胎产品(仅指宫内珐琅彩而言)仅见康熙制品,雍乾不见制作资料。

7楼
幼儿园小班

美哦 有鱼的那个戒指美呆了

楼主
9楼
幼儿园中班

珐琅珠宝比起我们现在市面上的传统珠宝来的确是美级了

10楼
初中二年级 大学生
美哦
11楼
大学一年级

月光鱼戒指好美啊😍觉得法琅彩也好,景泰蓝也好,一定得工艺好才好看。

抱歉,作者被扔进小黑屋反省中
楼主
13楼
幼儿园中班

顶起这种另类珠宝

14楼
初中三年级

色彩斑斓

15楼
三级教授 天尊
蝴蝶美,,,,,,,
楼主
16楼
幼儿园中班

漂亮的珐琅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