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的苍山脚下 蝴蝶泉边 我们遇见了最美的民族扎染

小学二年级 发布于 2017-12-18 15:10:57 回帖: 1 | 评论: 0 | 查看: -

西有巍峨的点苍山,东有清澈的洱海水,蜿蜒曲折的泉水静静流淌,大理的迷人从来不需多言。而在大理古城北23公里的苍山脚下的喜洲古镇,有一个宁静古朴的村庄——周城。

 

 

 

作为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周城人口近万,几乎全是白族,所以完好保留着白族的传统习俗,又被誉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

 

这里有纯朴自然的村落风光,闻名遐迩的蝴蝶泉,而更为常见的,是盛开在苍山洱海间的蓝色之花——那些蓝白相间、随风飘扬的扎染制品。

 

 

 

一方染布一根针,承载的也不只是一段人生故事。

 

段银开、段树坤俩夫妻是白族扎染的代表性传承人。当巨匠汇探寻团队来到段老师家时,青瓦白墙的院子里,阳光照进来,打在院里墙边晾晒的各式扎染布上;两个72岁的老奶奶正在专心扎着花;穿着民族服饰的年轻姑娘和阿嫂们围在一起,说说笑笑,手上针线不停;院中的小孩聚在一起,嬉戏打闹。平凡的日子里,却溢满了热闹和幸福。

 

 

 

段老师一家与大理国段氏王族同出一脉,据传其始祖段陇曾在大理国王府管理过纺织业,明代开始段氏后裔承袭先祖的纺织和扎染事业,代代相传到如今。

 

 

 

在这里,我们还听到了一个关于扎染的传说:古时的人们还不知道植物染,有一次到苍山上干活,不小心被山上的板蓝根汁液沾到衣服,最后变成了蓝色。白族女子本来就擅长刺绣,就这样经过世代的变迁,古代先民用白色棉布扎一下,再以板蓝根作为染料来印染,慢慢地就形成了后代的白族扎染。

 

从两汉开始就流传下来的扎染文化,如今的传承形式却不容乐观。

 

 

白族扎染传承人段银花老师

 

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扎染都面临着不同的状况。段老师说,以前在周城,从10多岁的小女孩到年逾花甲的老奶奶人人都会扎布。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集体经济,所有私人作坊都被取消,不准个人生产。等到私有制时期时,又激活了整个扎染市场。村民重操旧业,家家户户都做扎染,因此扎染成了整个周城村的支柱产业。

 

“那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我们问。

 

“现在啊,”段老师叹息道,“传统扎染是机器做不出来的,必须得手工制作,然而没有被现代工业冲击的扎染,却输给了快节奏的生活。

 

他解释道,社会在发展,收入在增加,然而手工物品的收入,却没有跟上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导致很多年轻人宁可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学习扎染技艺。如今,周城村的扎花年龄平均有72岁,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

 

 

 

段老师表示,他身为传承人,有责任和义务把这项技艺延续下去。因此2014年,他申请注册了一个扎染博物馆,一方面是对于非遗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村民们在博物馆内举办扎染教学课堂,这也使得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成为扎染发展的一个新机会。等村里人收入提高了,年轻人自然就愿意回来了。

 

如扎染一般纯手工非遗技艺的传承,更需要新生的力量。别让传承千年的手工扎染技艺,输给快节奏的都市生活。

 

 

 

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添加公众号:匠粉(jf2878)或者匠粉个人号“89470162”,我们每天都会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文章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希望你给我们评论提出,匠粉期待你宝贵的意见!

 

为了让身边更多人了解非遗,欢迎转发匠粉此文章!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等8人 赞同
只看该作者
回帖
1楼
三级教授 天尊
蛮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