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高古瓷将成为全世界收藏的新宠

托儿所 发布于 2017-11-16 11:30:32 回帖: 0 | 评论: 0 | 查看: -



除此以外,纵观近十余年世界各大拍卖公司的落槌记录,真正引领收藏界风骚的还是明清官窑瓷器,尤其受人追捧的是清三代御窑遗珍,存世数量的众寡是原因之一,但更多的因素还是藏家的审美情趣起了决定的作用。虽然其间曾出现宋汝窑洗拍出两个多亿高价,元青花鬼谷下山拍出两个多亿,宋定窑钵1.5亿等等,屈指算来,囊括全球所有拍卖公司记录也不超出10件拍品,而明清官窑过亿的比比皆是,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小碗,在15年前就以1.5亿港元成交,以及“成化”款的斗彩鸡缸杯又拍出2.5亿新高。
明清官窑器在各大拍卖行居高不下的局面,尚能维持多久?我不敢轻易断言,但有一点是我敢于先下结论的:最后,跑到价格顶峰终点的一定是唐宋高古瓷,就好比这次的2,94亿港币的汝窑!



首先,我们从玩瓷者的轨迹中来看:往往刚跨入收藏中国古陶瓷门槛的藏家,最先喜欢的是明清瓷,特别钟情清三代官窑,因被它华丽漂亮的外衣所迷恋,觉得好看,美!确实,清三代官窑佳器无论从型制到胎釉,从纹饰到画工均达到无可挑剔的地步。喜欢它,收藏它是理所当然的事。特别是初涉瓷坛的人,很容易产生顶礼膜拜的狂热心态,沉醉在这些浓艳的,华丽的,多姿多彩的诸多品类中,痴迷,疯狂···这是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想法,对美的迷恋。大凡收藏官窑的人都有这个过程。像刚从学校毕业步入港澳社会的年轻人,大多会喜欢上灯红酒绿,纸迷金醉的世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会渐渐对那些五颜六色的繁华失去兴趣,钟情平淡而随和的家庭式温暖,一步入老年,更会向往恬静、质朴的田园生活,盼望回归自然。人的生活行为轨迹大凡如此,而痴迷古陶瓷的收藏者也逃不出自己的轨迹,开始喜欢清三代,渐渐移情于元明的,最后钟情在唐宋高古瓷。



艺术的最高境界以简单、质朴、厚重取胜,而唐宋高古瓷正是符合这一审美的最高标准。特别是宋瓷——五大名窑,达到了有瓷史以来最顶峰的地步。五大名窑颜色均很简单:白,青,紫,蓝;器也不复杂,除了定窑有划花、刻花、印花诸多工艺外,其余四窑均无纹饰或少有纹饰,显得十分素雅,靠那养眼的晶莹釉色和变化的灵动开片取胜。它会从心灵深处和你进行细细的交流。尤其是当您把玩过清三代的奢华,元明瓷的壮观秀美后,更会感到宋瓷的典雅端庄,沁人心脾!
宋朝是我国历史成就最辉煌的朝代,无论是书法绘画、词赋以及瓷艺均独步诸朝。因此,曾有“宋以后无华夏”之说。将宋定为华夏文化的代表一点不为过。宋不光产生了五大名窑,另未列入名窑而不输给名窑的还有——磁州窑、龙泉窑、越窑、吉州窑、耀州窑、建窑、湖田窑等等,这些窑口的精品均称得上中国的瓷魂。我在盘桓日本古玩店的时候,竟意外发现,里面几乎没有清三代的东西,最受店家推崇的还是中国高古瓷。即使一些高古残损件也被供奉在颇为显要的位置,足见他们对中国高古瓷的推崇和敬仰,也说明,日本收藏家的审美情趣到了成熟、老到的地步。曾经浮华喜淡泊。审美情趣的走向一定是沿着如此的规律演进。中国的富裕之路只走了一二十年的时间,尚欠内涵的土豪阶层追捧华丽的外表是必然的现象,收掠暂时符合他们审美情趣的清三代官窑器是理所当然的,所以造成如今价格倒置的局面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一定是暂时现象,随着收藏人士眼力的提高,审美情趣的成熟,阅历的增加,最终一定会更多地移情在高古瓷上,现在尚是收藏高古瓷的良好时机。收藏必须具备特有的超前意识,人弃我取,人舍我要。到了大家开始追捧它的时候,你再去追大潮已为时晚矣!


我可以非常有信心的预测:要不了十年,中国高古瓷将成为全世界顶级藏家收藏的新宠。其现在被低估的价值到时也会被真正释放出来,未来独占中国古陶瓷价格鳌头的一定是唐宋高古瓷!

网站温馨提示:
  • 请用淘宝或闲鱼标准流程交易,切勿直款(淘宝先款,直接汇款,微信直款,支付宝直款等等)。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回帖
列表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