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见过穿着盛装的侗族姑娘,
笑容灿烂,明艳动人,
而她们身上穿的衣服,
总是能衬托出她们最美的样子。
不得不提的就是独具民族特色的侗锦。
侗锦是用木棉线染成五色织之,
质粗有文彩,亦有花木禽兽各样,
精者甲他那,
冻之水不败,
渍之油不污。
色彩绚丽,寓意丰富,
是具有实用与艺术价值的民间工艺品。
2009年,侗锦制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乡有许许多多的织锦能工巧匠。
当你跨进侗家那高高的门坎时,
会发现这里每家每户都摆有木制土布机,
这就是侗族妇女用来织锦的机器。
侗族人家生有女儿,
母亲教给女儿的第一门手艺就是织锦,
女孩子一般从十几岁就开始学织锦,
出嫁时家人会给她送一套木制土布机作为嫁妆,
让她到夫家给全家人织锦,
当了母亲后,
又把织锦技艺传给下一代,
侗族织锦就是这样代代相传的。
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
邑人张应诏来到侗乡,
看到如此精妙的侗锦,
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一首赞赏诗,
至今仍在侗族地区广为流传:
苎幅参文秀,花技织均匀,
蛮乡推髻女,亦有巧手人。
侗寨人粟田梅是侗锦的代表性传承人。
她12岁开始随母研习侗锦,
15岁已能独立完成整经、穿扣等,
一系列的编织工序和技术。
至今创作了大大小小2000余件作品。
“纺织时,腰上、腿上要绑着各色丝线和带子,
脚踏手捋,吱吱悠悠,
一方方侗锦就这样织成。”
身着民族服饰的粟田梅说,
侗锦的织造工艺复杂,
要经过轧棉、纺纱、染纱、绞纱等十多道工序,
最难的当属数纱。
“千丝万缕的丝线必须一根根数好、排好,
不能有丝毫差错,
否则纺出的图案会失真,
锦面也会不平整。”
粟田梅手如是说。
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精细的手工技艺,
除了将侗锦织造技艺传承给子女及同村人外,
粟田梅参与了通道县文化局组织的侗锦织造技艺培训课,
亲自担任教学老师,
一丝不苟的献身于侗锦织造技艺。
粟田梅作品:侗锦凤图方巾
粟田梅作品:六色侗锦
粟田梅作品:侗锦蝴蝶花巾
侗锦的美丽与传承,
正离不开这些心灵手巧的侗族妇女,
她们言传身教,
将这份美永久地传递了下来。
它就像一朵盛放的民族之花,
并不会随着岁月累积而褪色,
反而更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添加:匠粉,我们每天都会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文章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希望你给我们评论提出,匠粉期待你宝贵的意见!
为了让身边更多人了解非遗,欢迎转发匠粉此文章!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