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定方法的突破

托儿所 发布于 2017-10-16 14:07:36 回帖: 0 | 评论: 0 | 查看: -

鉴定瓷器中国人还是以经验鉴定作为主要的方法,肉眼观看,利用这种方法鉴定瓷器往往会出现很多分歧,以至于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笔者今日论述排除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道德因素,专门论述技术因素。今日多数鉴定者的观察思路是〝宏观思路〞〝外形〞为主,有的运用头脑中固有的信息套手中之物,瞄几眼对不上号就下结论,有的称站在几米甚至十几米远处就能断定器物的真伪。这固然有其判断准确的可能性,长期接触,熟能生巧,但它毕竟不能成为科学鉴定的主要方法,轻率定论绝不是科学研究的工作态度,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前世遗珍这样一个严肃的课题,又是针对热情高涨的人民群众的文化追求,于情于理,于国于民于己都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件器物,慎重其事的用好〝法官〞之责。

一,   中国瓷器鉴定现行主要方法

现行瓷器鉴定主要观察其器型、画功、构图、釉彩、色泽、款制、胎质等〝宏观〞〝外形〞特点,当然有一定准确性,各个不同时期都有不同时期的特点,但它不尽然,笔者研究有其局限性。为什么,现在一般的鉴定思路都是以馆藏的文物作标准器去作对照或作为参照物,有的用有确切出土纪年的瓷片作为参照标准去判定真伪,它的不足之处及其后果是:1,馆藏标准器再丰富也是历史遗存的一部分,不可能涵盖全部中华历史遗存,民间有而馆藏没有的东西随处可见;2,瓷片只能反映当时器物的局部信息和个体信息,用局部的个别的信息为标准去衡量整个器物和一类器物的真伪,其准确率是否可疑;3,瓷器制作工艺及绘画技法的鉴定方法套用纸面绘画鉴定方法是否可笑。书法绘画真伪鉴定察其是否出之某作者之手,寻找特征来认定有一定道理(但画者一身几十年前后有变化也是有可能的),瓷器制作虽可能有部分宫庭画师专门负责,特别是款制有专人书写,但浩翰的历史遗存怎么可能出之一人之手,用一个巳认的标准器去套是否进入思维误区;4,用一部分器物的感性信息和个性特点,盲目地不恰当地推到理性层面给它带上反映普遍规律的光环,去指导衡量浩如烟海的千姿百态的中华遗珍,这种用〝局部经验去指导全局〞的错误思维方法,己造成严重后果;5,用〝宏观〞〝外形〞等非本质的东西作标准去判断器物的真伪,是当前为什么造成瓷器鉴定争论不休、一片混乱的技术性因素的主要原因,再加上道德滑坡看人说话,中国鉴定界声誉每况愈下、局面不乱才是怪事。

二,   中国瓷器鉴定方法的路径选择

走〝外形鉴定〞之路造成争论不休、乱象丛生,笔者提出走〝微观鉴定〞之路,寻找客观共性特点,可能是最大限度排除人的主观因素的比较客观比较科学的中国瓷器鉴定的出路。若能两者很好结合,一定能使中国瓷器鉴定走上不必争论的客观科学的光明大道,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走上科学健康轨道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瓷器鉴定的五大功能:区分旧存和新作(一般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作品):判断制作年代(近细远粗);辨别精品或普〔民〕品(如可能出自官窑或民窑);估计稀罕程度或当今面世状况;介绍市场流通状况(包括多种市场、供求关系及变数)。特别说明:鉴定的最主要功能,目前,首要任务是鉴别历史遗存或当代新作(或伪作),因其历史价值、社会认知价值(价格)有重大区别,故重点是第一功能。

〔二〕,微观鉴定的五大观察点:(尽力排除人的主观推断,查找物质自身运动规律在器物上的反映)

1,新旧痕迹观察法。一件历史遗存,只要使用过,它必然在器物上留下痕迹,从磨痕、擦痕、细微尘埃痕迹及自然包浆、釉面光滑度等都可以作观察分析依据。这里要区别新品做旧和旧品〝新器〞无痕迹(库藏、窖藏等)这两种特殊性。新品做旧是短时期擦出痕迹、多辨还是能看得出的,至于新品涂泥更容易抹去后辨真伪,若用浸、烧、埋作伪方法,一是为数不可能多,二是认真比较还是能区别的。对于可能是库藏窖藏的旧品〝新器〞,特别不能用形而上学观点〝一票否决〞,要结合其它方面进行求证。

2,物质内部运动反映即汽泡观察法。任何事物都在无时无刻地运动着,无机物质同样如此,这已经成为公认的常识。瓷胎也在无时无刻地运动着,只不过人肉眼看不到罢了。笔者研究发现〝瓷胎内部物质运动变化留下的痕迹〞,可作为鉴定依据之一。笔者用百倍显微镜对大量新旧器物观察对比分析认为,瓷胎内的微量放射性物质经高温(1300度)焙烧后表层巳释放完毕,故新瓷釉面表面巳看不见汽泡(同样工具),随着时间推移,内部物质运动的痕迹反映到表面,若无釉或稀薄釉则直接释放,若有釉则被封住释放缓慢,形成不同形态、大小不等、不同质地的汽泡,有的藏友称有〝死汽泡〞〝活汽泡〞之分。由于釉面不同、瓷胎土质不同,同一时期瓷器汽泡的反映也不尽一致,要继续寻找共性的规律性的特点。但有一点,可以实证证明,新瓷(特别是近几年出窑的)是绝对不可能有大量汽泡出现的(同样工具),有的可以说再小的汽泡也找不到。有的专家说,汽泡也可以仿造,这是缺少基本常识的笑话,人怎么可能支配物质内部自然运动。

3,自然冰裂纹及爆点、霉点观察法。由于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及其表象特征,完全可以用〝运动痕迹学说〞作指导对瓷器进行鉴定,器物表面的自然冰裂纹及爆点、霉点的形成,都是历史年代的证明,都可以在百倍显微镜下观察。至于要证明它是什么年代的要结合其它证据说明,上述自然现象是不能告诉我们年份的。但有一点可用实证说明,新的近期的东西绝无可能有上述自然现象。至于人造冰裂纹和自然冰裂纹只要入门还是可以区分开的。在显微镜观察到的爆点、霉点是不可能仿出来的。

4,胎质质地(轻重)观察法。它是一种佐证辅助手段。从一般意义说,旧器(同样器物)比新器重,因手工制作,胎质较致密,体量就显得重一点,但现在新仿也有手工制作,非机械加工,仅从一点是不能下定论的。但反之可以说明,同样器型特别轻就有问题了。至于用胎质疏松、釉面涩滞这种评语,无法度量,是形容词,不应列入鉴定用语。有的说,特别重的也有问题,本人不敢苟同,好象道理上说不通。作伪的为什么要弄的特别重,是什么原因造成重的,这个〝重〞与认定的〝重〞怎么区分,无法解释。

5,釉色、色泽观察法。俗称青花分五色,釉里红、五彩、粉彩、珐琅彩等瓷器色调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且各个时期用料不同,表现不同,现代用料与历史用料完全可以在瓷器上区别开来。有的说,现在什么都可以仿,且不说仿的可能性有多少,就是仿出来难到一点区别也没有吗。说什么以假乱真,只是信息量不够看不出区别的托词,如实践多了自然而然就可以区别开来。而且有的料如伊朗进口的青花〝苏麻离青〞料早在上世纪40年代已经封矿不可能再有,哪会出来一式一样的东西。所以,掌握更多的色料特征,仔细区分怎么会新老混淆不辨呢。特别要说明的是,色彩的鲜亮度不能成为判断的主要依据,它的生存状况不一样,如库藏、窖藏、墓藏、盒藏与传世的暴露在紫外线光照下的,它的鲜亮度怎么会一样呢。

瓷器鉴定技术的突破能让中国瓷器鉴定道路越来越畅通。同时科学的鉴定方法才有助于瓷器鉴定行业的健康发展。不至于瓷器价格的波动很大,人们盲目的去收藏。

更多瓷器资讯,瓷器价格,瓷器批发敬请关注:中国瓷器产业网http://cqcyw.99114.com

网站温馨提示:
  • 请用淘宝或闲鱼标准流程交易,切勿直款(淘宝先款,直接汇款,微信直款,支付宝直款等等)。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回帖
列表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