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所谓的“古翡翠”让多少人后悔流泪

初中二年级 发布于 2015-03-19 09:50:50 回帖: 11 | 评论: 0 | 查看: -

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平日多方面了解你所喜爱的事物,谎言自然一戳即破。  随着翡翠价值的升高,有部分商家在市场上兜售所谓的清代流传下来的古翡翠,甚至通过网络宣传所谓古翡翠理论,曾引起过轩然大波,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消费者会陷入“古翡翠”的荒谬圈套中。    其实,行家或是稍有接触翡翠的消费者还是能一眼辨识商家所展示的“古翡翠”,满绿色浓通透无瑕,颜色分布无过渡,不自然,基本为充填染色翡翠、染色石英岩,甚至玻璃一类,典型的“一眼假”。    如此虚假产品自然难以获得天然a货翡翠证书认证,因此商家会编织一个美丽的“外衣”,于是“古翡翠”说法便应运而生。通常商家会给产品附上诸如祖传遗物、各种来之不易的故事等,并宣称古翡翠因为在古代并不为人所知,具有极高品质水准,与如今开采的翡翠不可同日而语。当消费者提出真假质疑时,商家则辩称古翡翠经过佩戴又年代久远,已不符合国家目前的检验标准,因此也就没有天然a货证书,但确实是货真价实翡翠之类,甚至会拉上某非珠宝领域的博士的所谓相关理论验证之类欺骗消费者。    事实上,每个宝石品种的确定由该宝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决定。是否鉴定为天然翡翠,与年代、佩戴程度无关,无论是年代较早的翡翠还是当代开采的翡翠,它们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是一致的,并无任何区别,并不存在所谓检验方法标准差异或是会被误定为处理翡翠等说法。假使退一步说,如果真正的翡翠长久佩戴会从天然a货退化到b货处理的程度,作为珠宝首先就不具备美观性与耐久性,是没有价值性可言的,与如今高品质翡翠的高身价完全矛盾。    抛开古翡翠的荒谬鉴别理论,作为一件宝玉石的鉴定,需要经过多方面的鉴别确证才能得出结论,切勿以偏概全。举个例子,鉴别一件翡翠是否经过处理,首先可以从感官上初步判断,如光泽度是否符合、颜色是否自然、手感是否偏轻等,其次可以借助鉴别工具判断,如用放大镜观察是否有注胶充填留下的酸蚀纹路或是紫外灯下是否有强烈的荧光反应,镯子敲击音质是否清脆等。    如果综合判别仍无法判断,则可以通过大型鉴别仪器如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来准确鉴别。总之,以目前翡翠的技术研究,并没有无法鉴别或是会导致鉴别错误的翡翠。    至于不少商家使用的诸如划玻璃、烧头发等方法,既片面又不科学,不是正规的鉴别方式,之前已做过说明,不再详述。    其实打着“古翡翠”旗号的商家忽悠的无非是那些对翡翠既不了解,又渴望拥有的消费者,当商家编织一套所谓古代翡翠含糊不清的理论时,面对几万元便可以购得市场上价值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翡翠的陷阱,不少人难免陷入其中。

翡翠鉴定骗局
骗局一:将头发丝缠在翡翠上火烧法  最荒谬的就是用头发丝缠在翡翠上,用打火机烧,马上断了就是假的,烧不断就是真的。也不知道哪个江湖骗子瞎编,这个方法似乎还流传得挺多,小学自然课就说过火有内焰外焰,外焰的温度比内焰高很多,加上这头发丝缠的紧或者松也有很大区别,利用这么一个简单的原理就欺骗多少消费者。这个时候是不是会有人来讲翡翠导热性很好,这个方法是有科学依据呢?翡翠导热性再好也阻拦不了外焰秒杀头发的温度,不信您大可试一下。
  骗局二:手感较凉的就是真翡翠  基于翡翠导热性的鉴别方法还有说法是翡翠放在手上会比较凉。其实这个也就是相对塑料玻璃而说有点用,对其余冒充翡翠的玉石或者是翡翠B货,C货这个方法是完全不靠谱的。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凉是我们的触感,这种触感也会因为人手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仅以凉来作为鉴定依据也是很不充分的。    骗局三:可以划玻璃的就是真翡翠  我很多销售员在推销翡翠时就会告诉顾客翡翠的硬度很高,可以划动玻璃的就是真翡翠。玻璃是石英这个应该是众所周知的,石英的摩氏硬度为7,而翡翠的硬度是6.5——7。玻璃是隐晶质,每个方位硬度一致。翡翠为多晶质,它的解理面存在硬度差,所以在划动玻璃过程中翡翠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 还有很多石英质玉,或者其他硬度较高的宝石都可以划玻璃,所以是否可以划玻璃也不能作为鉴定依据。
  骗局四:敲击声清脆的就是真翡翠  还有一些客人用翡翠敲击声来判断真假。因为翡翠的结晶颗粒越是致密,敲击是声波的传播受到影响较小,声音就会越是清脆。而B货翡翠由于酸洗过,本身的纤维交织结构遭到破坏,变得疏松,所以敲击声相对沉闷。其实随着造假的发展,这个方法科学性也不是那么可靠了。现在B货的填充物有了改进之后也很清脆。还有敲击声不光跟密度有关,跟石纹也有关,有石纹的A货翡翠敲击声也很沉闷。而且对于小珠子、戒面、镶嵌品等来说,这个方法没有可行性。    骗局五:滴水法  我还听过什么滴水法,说是水滴上去呈圆珠状的是A货翡翠。这个是利用翡翠光滑表面的张力所形成的现象。由于几年前B货的制作方式还比较落后,B货翡翠表面会有很明显的酸蚀网纹和酸蚀凹坑,当水珠滴上去之后便不会呈圆珠状。但近年来B货翡翠制作时会经过二次抛光,经过这道工序之后,B货翡翠表面的酸蚀网纹和酸蚀凹坑在十倍放大镜下都荡然无存,所以滴水法已经完全没有什么科学理据来支撑。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回帖
楼主
3楼
初中二年级

拿着“古翡翠”神马的忽悠人的,最烦人了

4楼
高中一年级

这些正常人想想就明白,难道还真有人信?

5楼
初中一年级 看看石头再看看钱袋君,回首发现钱袋君减肥了

玩古物本来就是卖故事的

6楼
小学五年级 微Q 105128415.

对于想入手自己喜欢的宝石类、矿石类前,建议先百度一下相关知识。

7楼
初中二年级

哦哦,学习了。

8楼
研究生一年级

学习了。

9楼
高中三年级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的王春云博士专门为“老翡翠”出具A货证书

10楼
博士后

有的方法不一定就是骗局?比如:听声音

11楼
高中一年级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