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银币之“富字一两”与“鹿头一两”

幼儿园小班 发布于 2017-04-27 10:09:57 回帖: 0 | 评论: 0 | 查看: -
近代银币之“富字一两”与“鹿头一两”
所谓“富字”及“鹿头”一两银饼为“二战时中国远征军发饷用”之说,最早见于1949年施嘉干编著的《中国近代铸币汇考》。此论近年来已被修正,现在就谈谈相关的史地背景,来了解这种特殊银饼的来龙去脉,还原它的真实面目。
产地与起源
这种称不上“币”的银饼,其实是二战期间法国人在越南河内所生产,作为向印支半岛山区土著购买鸦片之用的贸易银币,产于1943年。当时该地区由法国维基政府管辖,鸦片实行公卖,以往商人多半用法国所出的安南贸易银元(即坐洋)支付,但其一元主币到1928年后便不再生产,银元来源日益减少,二战的爆发更使其后续供给中断。而内陆土著又拒收纸币或其它非银质货币,故殖民地政府就在河内新设造币厂,将搜罗来的各类银器熔化制成钱币形状的银饼,供鸦片贩子用来交易。而当地的土著随即将其熔化,打造成当地人喜爱的银饰或铸成银条储藏。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赴当地采访时仍然见到这种习俗。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印支半岛北部由当时云南省主席卢汉的部队接收托管。在托管期间,这支声名狼藉的驻军“没收”了大批当地财富,其中包括许多鸦片与银元。1946年撤离时,把这些东西都带回了云南。尔后国共激战,经费未能足额拨交各省,这些战利品就被滇省当局出售或当军饷发放,部分亦随民众避难而外流,香港钱肆是最先出现“富字”银饼的地方。钱商与藏家很自然地便假设这种“银币”产于云南,并将其上文字误以为缅甸文。正因如此,它们被当做“云南——缅甸边区银币”了。《世界硬币目录》中,它们现已改列法属印度支那栏中,可谓验明正身,尘埃落定。在国外,其常被称为“鸦片贸易银元”。
产量与种类
“富字”银饼的制造时间为1943年底至1945年初,为时约2年,产量尚无确切数据。若以当时鸦片产量及产地价格相当于等重的白银来推论,产量总额约400万枚。以此估算,两年时间约平均日产万枚尚属合理,晚清各省自设的小型造币厂大约就是如此规模。由于该地土著习惯银饼到手即熔化改铸,故产量虽多,但与存世量不成比例。据法国钱币专家蒂埃里的介绍,法国士兵离开越南时带走相当数量的“富字”银饼,20世纪80年代法国的钱币店可大量购得此种银饼,谈不上珍贵。但由于法国、越南皆有同好对此银饼抱有兴趣,加上我国集币风气日盛,且币面的“富”字又吉利讨喜,目前不但市场价格已不可同日而语,要收齐全套也不那么容易了。

网络配图
1943年法属印度支那制造云南富字一两正银
这种外观不起眼的鸦片贸易银元,一两币“富字”及“鹿头”两种,可细分为4版,半两币只有“富”字一种2版,其中“富字”币在重量、尺寸上有别;“鹿头”则分大小,其中以“大鹿头”为少见。在生产时间的先后上,一般以“鹿头”币面文字“正银一两”的语法源于“一两正银”的修正而视为后来所造咨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派宝会官网:三W点paibh点Com“派宝会—传承中华文化 经营艺术财富”........
网站温馨提示:
  • 请用淘宝或闲鱼标准流程交易,切勿直款(淘宝先款,直接汇款,微信直款,支付宝直款等等)。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回帖
列表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