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为什么佛教七宝还有金银?

小学六年级 发布于 2017-06-24 14:49:20 回帖: 0 | 评论: 0 | 查看: -
天天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为什么佛教七宝还有金银?
 一般人印象中,佛教的僧侣超脱于凡尘俗世之外,一心修行,对于现世本来没什么追求。但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寺庙里堆满了金玉。佛祖的雕像用黄金锻造、佛祖的袈裟镶满珠宝……

那么,为什么对于凡尘俗世无所牵念的佛教,要鼓励用金银珠玉来装饰佛教的殿堂庙宇呢?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佛教世界:


“宝焰金光映目明,异香奇品更微精。千层金阁无穷丽,一派仙音入耳清。素味仙花人罕见,香茶异食得长生。向来受尽千般苦,今日荣华喜道成。”



由上看出,佛教世界是珍宝楼阁、奇珍异香充斥的功德圆满之地。或许大家会有疑问,佛教强调“少欲知足”、“一切皆空”,佛也经常劝诫世人不要被荣华富贵所迷惑,因为金、银、珠宝等物品会给修行者带来困扰,成为修行的业障。


既然如此,佛教世界为什么还要靠珍宝异香等贵重物品来装饰呢?



西游记中,唐僧的锦斓袈裟上就满是珍奇异宝

事实上,宗教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起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们身边有宗教物品,使宗教得以具体化佛教世界依靠各种珍宝异香等贵重物品装饰,也是同样目的,使人们更加相信佛教世界真的存在。


只有世人多行布施为自己或亲人积功德,死后超脱“轮回”之苦,方能进入遍地珍宝、衣食无忧的佛教世界。


佛教在强调“少欲知足”、“一切皆空”的同时,也肯定“庄严具足”在装饰佛、菩萨、净土世界中的价值。佛教典籍中记载的净土世界不是简谱庄严的场所,而是充满宝石的乐园。


如《阿弥陀经》记载,西方极乐国土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颇梨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颇梨、车、赤珠、马瑙而严饰之。”


由于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可以接近阿弥陀佛,并且可以听佛说法,所以西方净土是修行的好地方。





当然,《阿弥陀经》并未主张用宝石严饰对修行有障碍,相反,此经利用豪华的物品来吸引信徒,并令他们为往生净土而更积极地修行。


因为有人会认为佛不应该持有与使用金银、珠宝等奢侈品,所以《大智度论》就解释说:“随中众生所好可以引导其心者为现。又众生不贵金而贵余色琉璃、颇梨、金刚等。如是世界人,佛则不现金色。观其所好则为现色。”



也就是说,对佛来说,金、银、琉璃等宝石都一样,他并没有执著于物质的现象,但由于世俗的人士脱离不了他们既有的价值观,所以佛只好用较通俗的物质观来吸引他们。所以从佛教教义上看,金银珠宝只是一种用于布道的外在手段。

青金石厂家批发 微信437596403  spzb008(批发加盟)



诚招代理微信wylwbx16888
 
 


网站温馨提示:
  • 请用淘宝或闲鱼标准流程交易,切勿直款(淘宝先款,直接汇款,微信直款,支付宝直款等等)。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回帖
列表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