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人士136250

《致橡树》背后的爱情观ZT

匿名人士136250 发布于 2025-02-20 11:09:33 回帖: 8 | 评论: 4 | 查看: -

以下转帖:


致橡树》这首诗,听起来就像是一首爱情歌曲,但实际上,它的背后有着一段充满激情与思考的故事。1975年,福建的一位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在鼓浪屿做客时,向舒婷谈起了他一生中遇到的女孩们。在那个年代,公开谈论喜欢的女孩子可是件大胆的事。蔡其矫说,有漂亮的女孩子,但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却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

舒婷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她认为,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这首《橡树》给蔡其矫。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实际上,橡树是永不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生长在一起的,在这首诗中,我将它们作为男性与女性的指代物。”她补充说。
这首诗共36行,前13行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六个形象,对传统的爱情观进行否定;14~36行正面抒写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观。全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诗歌的章法及句法精心安排,使抒情与议论自然融合,使丰富细腻的感情带有理性的光彩。

这首诗不仅是对爱情观的探讨,更是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舒婷用她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独立而又深情的女性形象,让人感受到那种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的复杂情感。


过去26年,我印象中就买过三次花给她,其中情人节只有一次送花给她(2004年),而她也并不在意这些个形式。
我们一直努力践行舒婷《致橡树》里的爱情婚姻观:彼此经济独立,最初因为欣赏走到一起,也因为喜欢孩子而生育子女,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牵挂。家庭地位平等,没有攀附。我们的婚姻也是柴米油盐为主,也有摩擦争吵,但都能彼此谅解,为共同的目标携手前进。
我希望把我这些观念传给我的下一代,如果他们遇不到一样价值观的女人互相欣赏,单着也很好,绝对不能以物质交换和卑微态度去追求女人。
如果我能影响周边的人,也是一种福报。在工作生活中,我见到很多婚姻不幸的男女,有因为男方的原因,也有因为女方的原因。

幸福的婚姻各个相似,不幸的婚姻又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婚姻,又都莫不与舒婷的《致橡树》价值观相似,即:自己先做一个对的人,然后再找一个对的人,在经济和人格都独立的前提下,再去结婚。


以下是我的观点:

一开始我都不能理解坛子里讲彩礼,我自己结婚是没要彩礼的,也没想过女性在婚姻中是弱势的一方,做家务、带孩子的问题在我的婚姻中不存在,因为队友比我付出多。经济上双方父母都会补贴小家庭。所以,我从来不认为女性是弱势的一方,即使真的地位、经济上有差别,我还是赞成傲慢与偏见里伊丽莎白的话,他是绅士,我是绅士的女儿,我们地位平等。心理上我从来不认为女性该是弱势一方,婚姻中应该得到所谓的补偿。中国妇女的地位在全世界都是高的,但是不完全是因为高层赐予的,而是在解放前后全社会妇女参与劳动,至少一半以上是全中国妇女自己挣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何上海女性地位高,其实和上海解放前妇女多为纺织女工,成为家庭经济支柱不无关系。

另外,孩子不是为别人生的,是因为生命本身渴求延续,所以我挺欣赏叶海洋的。当然,我依然相信爱情。也相信人为了感情会做出很多不理性的事。

做一个好人,找一个好人,相互间产生爱情,婚姻大概率能幸福下去。

当然,我也记得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的,每当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所以,我只想让大家知道,有条件的话婚姻还是应该以感情为基础。我本质上是反对彩礼的。而且,说真的,我认为儿女结婚父母只是应该给个红包而已,红包大小量力而行。我认为像房子这种巨额财产,应该由小夫妻自己挣。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等21人 赞同
回帖
1楼
一级助教

关键是自古以来的观念不好改变,只能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对的人,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匿名人士183307
2楼
匿名人士183307

歪个楼,舒婷儿子中学跟我隔壁班,哈

: 曾经是我娃的语文老师,他媳妇是作文老师
3楼
三级副教授

年少轻狂,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人到中年才明白,妈妈说的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是对的,省了很多烦恼。

: 三观一致。
: 年轻时觉得只要相爱就行了,年近不惑才觉得父母说门当户对是真理。
4楼
大学一年级

加自己的独立自主感情观于子女,何尝不是另一种霸凌。不管是经济联姻,搭伙过日子,并不比因爱结缘低一等,都是婚姻的正常存在形式

5楼
高中三年级

这首诗我是从《相思树》电视剧里最早知道的,当时觉得写得很美。吴秀波演得也好。

匿名人士212261
6楼
匿名人士212261

其实我觉得吧,主要是找个观点处世差不多能尊重你的伴侣,永远最大问题是伴侣。比如彩礼,男方家没钱,非要彩礼,男的自己能不能挣这个钱给你?人真的好,能不能两人一起打拼。我队友家区域是有彩礼风俗的,我们都没要,婚礼也没办。那有人会觉得:婆家看不起说倒贴什么的。问题是他家事情我不用管呀,他自己全处理了。我们一起挣钱一部分一起搞小家,一部分各管各家。某个角度就是大家都不太缺钱,就没想媳妇女婿应该怎样。所以多做点老人都特别感激。我们也没想过要家里钱(自己本事多点总是可以不低头)

匿名人士23152
7楼
匿名人士23152

坛子里支持彩礼,觉得彩礼可以补偿女性婚后的精神、经济、身体损失以及孩子的冠姓权,默认女性对家庭的劳动和付出更多。
至于实际生活中,很可能是老人承担了家务和带娃这块责任,虽然质量不高,但是做了,这里又默认的男方父母应该承担这份责任。

: 我感觉大部分针对的是夫妻双方谁对家庭付出的更多来说的吧,至于长辈帮衬那也是有的有也有没有的,而且其实大部分的彩礼(如果女方父母返还给自己女儿了)基本也都用在婚后家庭开支里了。当然了特殊情况肯定不在这个讨论范围里,不用举例。
8楼
大学二年级

写的太好了,完全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