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珑斋微信Zilonghzai01,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白度重要吗
“你这块玉不白,有点发青,你看我这块羊脂玉比你那个强多了!”
“你不懂,我这块玉呀雪白雪白的,是难得一见的极品!”
类似以上这样的言论,玉石圈每天都有人重复说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白度成为了评判一块和田玉价值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大致因为颜色是人们对于和田玉最直观的感受,所以“白玉为贵”“越白越好”这样的观念广为传播,很多玩家梦寐以求一块“羊脂玉”,很多“专家”仅凭图片上看到的白度,就能对一块玉石做出高低贵贱的判断,事实上,这是非常不科学、不专业的。
如果和田玉能够以白论价,那五岁小儿也能一眼区分出玉石的优劣,可为什么大家还是觉得玉石门道繁多,水很深呢?
中国人的情感与文化,大致有以下几个关键词:含蓄、矜持、内敛、圆融、中庸……中国式的风景是烟雨朦胧,中国式的情愫是欲拒还迎,中国式的恐惧是阴魂不散,而这些在西方文化中分别表现为华丽、直白和血腥。作为国玉,和田玉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美学,宝光内蕴,不呆板更不张扬,可以说自古以来,和田玉从来不以色泽夺人。
乾隆爷爱玉如命,他玩的扳指并没有在白度上多么出类拔萃,青白玉带糖色,碧玉里面还有黑点,看起来甚至比不过很多玉友手中的宝贝,并不是皇帝不讲究,只是现今白度这个概念已经被人为夸大了。如果白度真的那么重要,土豪们何不用金链子挂一块白瓷砖在胸前,还有比这个更白的无事牌吗?
了解和田玉的朋友们都知道,影响玉石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形状、重量、特色、瑕疵、细度、糯性、工艺、油性、净度、皮色等等,而白度只是其中的一个寻常指标。那些色正脂足的青玉、黄口、碧玉、墨玉、糖玉都价值不菲,辽宁产的河磨玉也因其质地细润而居高不下,就连以色夺人的翡翠也强调“买种不买色”,在如今俄料满天飞的市场上,小四也能买到一件高白的玉器,而中五收的籽玉却仍然闪着青光,这又为什么呢?很显然,判断和田玉的价值时,白度是重要标准,但远没有那么重要。
不少商家大肆鼓吹白度的重要性,完全无视和田玉细腻油润的特质,可细看其产品,大多是干涩的新坑俄料,白而无韵。在这样的误导下,不少朋友一听说“青白料”“泛青”就本能地认为不好,盲目地追求颜色上的“白”,而始终没能体会质地上的“润”,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求白,一定要以玉质为基础。在注重和田玉细腻、熟糯、油润等特质的基础上,我们玩玉可以适当追求白度,一味关注白度而忽视细润则是舍本逐末了。由于阳起石含量的比例不同,泛青灰色的籽料质地往往细密油润,而白度好的籽料大多结构松散,“十白九松”应该是玉友们玩玉初期都听过的老话,如果一块籽玉白度细度都非常好,那么价值一般都会很高,克价五千以上实在正常,如果一件玉器又白又细价值却不高,玉友们要当心老坑青海料、巴沙料甚至料器的可能。
白度好比人的名号,而玉质就是人的品格,当有人介绍“这位是国税局王局长”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肃然起敬,而有人介绍“这位是正直善良的刘先生”的时候,一般人都会感到莫名其妙吧?可仔细想想,一个人优良的品格却是高于名号职位的存在。和田玉的白度,如同人的外表,以健康为基础,由内而外的白皙是美的,而涂脂抹粉、面色死白的容貌还能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吗?


白度与何有关
学会理性看待和田玉的白度,也要了解白度与什么相关,这里紫珑斋详述影响白度的先天和后天因素,玉友们今后看原石和成品时可作为参考,综合评判。
1、种头
“种头”放在翡翠上来讲,是指结构粗细和透明程度,这个概念同样适用于和田玉,并且在苏州业内极为常用。和田玉结构的交织度即糯性,糯性和细度共同决定了玉料的油性,而细度、糯性和油性的综合指标就是和田玉的种头,种头也可以理解为料性、玉质,是任何产地、产状的和田玉最核心的指标,也是评判其价值的重要标准。
和田玉的种头对其白度影响有三:
①籽玉有一些常见的种头,如:青白种、黄白种、灰白种、粉白种等,某一的特定种头,其色泽、细度、糯性、油性相差不多,有经验的行家正是通过对种头的判断来买料切料,而天生的种头就决定了和田玉色泽的基调。
②糯性决定着籽玉的光感(有关光感,紫珑斋在《漫谈光感》一文中有详细论述),以此划分,和田玉可分为僵料、熟料和嫩料三种,同一白度等级的三块料在灯光下看,嫩料容易显白,再拿到阳光下,由于嫩料吃光度比较深,所以看起来缺乏浑厚感和内涵,白度倒比不过熟料,而僵料在任何光线环境下都没有变化,缺乏韵味。比起种头浑僵、水嫩的料子,老熟料往往更显温润莹白,更耐看,更受老玩家欢迎。其他各方面相差无几的三块料,老熟料的价值可能要高出嫩料和僵料数倍之多。

③青白种、黄白种一类玉料,在切割、雕刻和打磨这三个环节中,经常会出现颜色变白的情况,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脱青”,一块白度一级半的籽玉,加工出成品之后白度接近一级的事情时有发生,业内喜闻乐见,称为“泛色”。如上图所示,切开后肉的白度比表皮处的白度高了不少,这样的料子雕刻之后会再白一些,打磨之后还要白一光。所以,种头好,易泛色,会提高白度。
了解了种头对于白度的影响,我们更应该明白白度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概念,一定要结合玉料的种头综合判断。和田玉种头与糯性是比较精深知识范畴,紫珑斋有空会专门叙述。
2、瑕疵
白度,与瑕疵同样相关,这里的瑕疵主要指“棉”“僵”“裂”三种,详述如下:

①玉石内部的棉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自身白度,如上图,初看白度不错的手镯,打灯细看内部窜满了白色棉点,这些棉点让玉石在视觉上更白,而玉质上则缺乏温润感,死白、僵白、干白这样的玉石白度也很高,玉友多留心;
②无论死僵还是活僵,都影响了玉石的透光度,从而降低了其白度,如果把僵刮干净之后,玉石往往会提白一些;
③裂隙即玉石内部的解理面,大一点的裂纹会改变光线在玉石内部的折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裂隙迎光面的白度。
3、光线

①不同光源下看玉,白度各不相同,在阳光、白炽光、荧光、LED光下,同一件玉石白度相差很大,如上图。
②同一块玉石,同样是在自然光下,在不同地区,不同场所,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呈现出的白度也大不相同。日照强烈的地区玉石显白,室外阳光下的玉石看起来会比不开灯的室内白,夏季阳光下的玉石往往白过冬天,正午的阳光下玉石看起来很白,而早晚的阳光会让东西发黄,这些差别仍然是由于不同的阳光造成的,所以如果经验不足的玉友跑到和田,那些在烈日下当一级白买的料子,回到烟雨朦胧的江南都现了原形。
③紫珑斋在《网购玉石指南》一文中提到过,牌片状玉器在强光下的反光看起来也很白,玉友们勿把这种反光当成玉石本身的白度,这是一种视觉错误,比如车窗、大厦上的反光,也很白很亮眼,但是不代表它本身就是这样白。
4、参照物

相机会自动调节对比度,人的眼睛也是,所以和不同的参照物一起看玉,玉石显现出来的白度也大不相同。参照物最主要表现为背景,如上图,在相同的光线环境里,同一块籽玉放在不同的背景上,竟有着天壤之别的白度,对于很多只能在网上买玉的朋友,更要当心照片里参照物的作用,尽可能地看看自然光烟标照,不必对着一张张抹了油在黑底灯箱里拍摄外加PS的天仙照流口水。
5、厚度
厚度对于白度的影响,本质上是透光度大小的问题,同一块玉料切成15mm和8mm的两块牌子,薄的牌子能够穿过更多光线,视觉上往往会更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十克以下的小原籽和小雕件会显得白一些,玉友们在比较白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厚度来看,你认为不够白的大料,如果切割成小件之后,白度也许是另一个样子。
值得一说的是,并不是所有玉料的厚度、体积变小后,白度都能提高,种头好的青白、黄白是常常泛色的,而很多灰白种由于本身色调发闷,即使磨成了小珠子,也无法给人明快的感受。
6、皮色
如果说籽玉是块奶糖,皮色就是包裹在外的各色糖纸,玉龙河不同河段所含矿物质不同,籽玉形成的皮色也各不相同,隔着糖纸看奶糖,势必对白度有一定影响。皮色阻挡了光线和视线的深入,我们看到皮色料的白度是结合了皮色的白度,皮色会欺骗我们的眼睛,可能让玉石看起来没那么白,也可能让切料者产生很白的预期,这正是切料的赌性所在,也是考验行家眼力的地方,更是市场上出现大量二上皮、烧皮料的原因。
7、翠色及糖色
玉石里的翠色与糖色,就像冬季池塘结冰冻住的杂草枯叶,会阻挡光线的折射,并反射自身的色彩,这就让原本清亮的冰颜色稍显暗沉。每次我做带翠料的时候,都面临两难的选择,翠色拿掉会让白度更加明快,而巧雕翠色更容易出彩,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会舍弃白度的追求,发掘和田玉内蕴、特色的美。翠色和糖色的体积如果在玉石中占比不大,对白度造成的影响并不严重,不过这仍是玉友需要知晓的问题。
8、产地
常听人说:籽料青白,俄料青绿,青海青灰,韩料青黄。这正是对于不同产地玉料的白度描述,不同产地、产状的玉料种头存在区别,它们不属于同一维度,比如俄料普遍白度好,籽料在白度上很难超越俄料,所以玉友们见到那些号称羊脂白、特级白的俄玉并不要吃惊,尽量不要将不同产地的和田玉在白度上横向对比。
白度以何判断
判断和田玉的白度,本质上是通过观察进行白度的等级划分,在讲述白度等级之前,紫珑斋先谈一谈判断白度所需的参照物。
上文曾说,人的眼睛具有欺骗性,在不同光线、不同参照物下看到的白度各不一样,所以看玉时找到靠谱的参照物很有必要:
1、质子白标。业内行家一般都有属于自己的质子,即白细糯各方面都达一级的小料子,或者拴在手电末尾,或者串在手串上,在买料时可以与不同的料子进行对比,以质子为标准,推算出不同料子的等级,从而排除环境干扰,质子最重要的作用是进行白度对比,这是买玉最专业的参照物。
2、自有玉器。如果你没那么专业的白标,也可以用自己拥有的挂件、把件等玉器成品进行对比,因为自有玉器是你熟悉的,它的白度、细度你了如指掌,通过观察你能够比较出其他料子的白度等级,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很多玉料雕刻之后泛色的现象,在成品与原石对比时,要将成品的白度稍微降低一点来看。
4、手。当我们在网络上看到心仪的玉石,照片中又没有任何参照物的时候,还可以留意照片中手的颜色,中国人手心的肤色差别不会太大,看一看照片中玉石与手的色差,再看一看自己手的颜色,就能够推算出玉石在你所处的光线环境里的大致白度,如果再不明白,就找一个差不多的光线环境,让自己的手与照片中手的颜色保持一致,这样玉石的实际白度就很明显了。在网上买玉,多看看商家的上手照是比较稳妥的办法,如上图一样,很多照片里的玉石看起来美貌无比,可只要你稍加留意,就能发现他的手已经白的没有了血色。
必须说明的事情是,白度是和田玉比较直观的视觉指标,即使可以通过照片中的手、香烟、纸巾等参照物来判断白度,但和田玉的细度、糯性、油性等指标仍然无法只通过照片表现,玉,是要上手看实物的,仅通过照片就判断其品质好坏价值高低是非常业余的做法。一件价值三位数的韩料雕件,可以通过抹油、高光、黑底、PS等手段拍出非常漂亮的效果,一件六位数的白细糯籽玉雕件,实物已经非常美丽了,反而是没有办法拍得更加好看的,李逵穿戴官服坐堂寿张县时,有的是堂皇之感,而庞统耒阳县做县令,倒是屈了才。所以说,玩玉应当尽可能多地实践,网络可作为辅助学习之用,不能当做玩玉的全部。
白度如何划分

不少专家权威对和田玉做出了详细的白度分级,如上图,就是白玉到青白玉再到青玉的分级色谱,然而这样理论上的分级目前只是作为官方标准存在,并不能对玉友们现实中的买玉玩玉起到多少指导作用,谁见过哪位专家戴着眼镜拿着色谱在巴扎上按图索骥:“哦,你这块玉整体脂白色,稍带乳黄,质地细腻滋润,绺裂较少,杂质低于10%,糖色少于30%,原来是一块羊脂玉啊!五百块卖我怎么样?”阿达西胡子都得气歪了!
官方的白度分级不具现实意义是一种无奈,其深层次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偏差,对于和田玉的白度,语言描述、个人理解、视觉差异和印刷色差都能够造成认知的不同。千种玛瑙万种玉,白度不是印刷时的色标,没有白度完全一样的两块玉石,每个人的标准也不可能精确且统一,紫珑斋个人观点:在实践中,和田玉的白度是无法精确分级的。

在现实的和田玉市场上,我们经常对于白度做出“一级白”“一级半”这样的描述,不少玉友也会问起到底这是怎样一个标准,其实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如上图从左至右,大致是从“脂白”到二级白的一个色系过渡,常听说的“1.2级白”“白度一级上”都包含在其中,然而每个人对此理解仍不相同,也许我理解的“一级半”已经是你的“1.2级”了,也许我认定的“一级白”你觉得还不到位,这些差异都很正常。
白度等级的划分,如同我们去吃饭,不同的饭店都会将辣度分出“不辣”“微辣”“中辣”“重辣”甚至“变态辣”这些等级,你会发现,饭店A的微辣口味相当于饭店B的中辣,而饭店C的变态辣其实根本不变态。又如同南红里面的“锦红”“樱桃红”“柿子红”“玫瑰红”,每一种颜色都是一个色域,包含了一系列的红色,并不是单一教条的某一种颜色,我们允许标准上的合理差别,只要大体一致不出格就好,而常见有些玉商拿着严重走灰的料子当做“一级白”售卖,这就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了。
有关白度的等级,紫珑斋仍有几点注意事项要细说:
1、青白玉。青白玉是个较宽泛的概念,它是指从正一级白到青玉的过渡,所有这个色系里面的和田玉都可以称为青白玉,青白玉总体属于白玉,也有人单独拎出来作为一个玉种,需要强调的是市面上九成左右的籽料都达不到正一级白,多少带有青、灰、黄等色调,我们不要轻言青白玉不好,一切仍需以玉质为重。
2、暖白与冷白。我们常听说的“暖白”“冷白”概念,正是源于上文提到的种头。于此,有两种理解,一些朋友把青白种、灰白种这样色调偏冷的料子当做冷白,把黄白种、粉白种等色调偏暖的料子归类于暖白;还有一种习惯是把温润感强的老熟料划为暖白,而把糯性稍弱的料子划为冷白。两种观念都是从自身经验对于白度的理解,并不矛盾,可以综合起来判断。值得说明的是,很多商家把白度不够严重走灰走青的料子统统当做“暖白”来推销,玩弄概念,请玉友们多加甄别。
3、宁青勿灰。同一白度等级的青白种要比灰白种更有价值,原因有二:一是青白色更加明快有生命力,而灰白色显得沉闷呆板;二是青白种容易泛色,而灰白种还有可能倒色(即切开以后颜色反而不如外表白)。

4、白度词汇。关于行内描述白度的词汇,如:荔枝白、梨花白、象牙白、糯米白、奶白、羊脂白、雪花白、鱼肚白等,都是从日常事物上对和田玉的白度进行描摹,而且在描述白度的同时都带有对种头的说明,稍加了解即可,不必教条,但是千万不要追求:瓷白、干白、僵白、死白、煞白、苍白、惨白、鸡骨白。
5、羊脂玉。在很多白度等级中,羊脂白玉都是凌驾于其他所有白度的存在,然而真正的“羊脂”未必在白度上见长,而是莹润糯白之感,是细度、净度、油性、糯性等指标的整体达标,业内认可的羊脂玉反而常带有青黄等色调,有关羊脂玉,紫珑斋在《也说羊脂》一文中有详细论述,请玉友们加以留意。
以上,紫珑斋详述了有关和田玉白度尽可能多的知识,无论是玉质的重要性,还是白度等级的划分,都在提醒我们不要把白度看得过于直白,一块玉石的白度是给别人看的,只有内在的温润油糯,才是拥有它的人能够细细体会的。
几年前,无结构的鸭蛋青还没有现在这么贵,还能偶遇蓝色调的品种,我收了一些料子做东西,当时朋友都不理解,就连我妈都说我眼光差,做碧玉也不挑点颜色好的,结果2013年开始鸭蛋青价格连翻几番,这样的行情正说明了无论颜色是否抢眼,只要玉质细糯的料子,一定会被大众认可。
品玉如品人,一个人能受到持久的尊重,一定是因为他高尚的言行举止,而不是顶在头上的光环。白度是外表,是家世,是权位,是乍见之欢;而玉质是品行,是内涵,是修养,是久处不厌。
紫珑斋个人微信Zilongzhai01,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