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

初中二年级 发布于 2011-10-31 14:27:33 回帖: 95 | 评论: 0 | 查看: -

说到籽玉,那么籽玉上的皮子就是一种身份的证明。这与我们用的身份证件一样,也是可以被人伪造的。并且在这玉价高起的年代,伪造的技术是越来越高了,伪造者在成本投入方面也是大幅度的提高,以至于玉友们(特别是新手)举步为艰。
最近遇到了几件事,让我感触很深~
第一件事:
前些天遇到一位朋友,拿了一块白料在手上盘玩,看形状比较规整,类似于长方形的印章。虽说白度不太高,也有近一级白,是块好料。我这个人看到好料必然希望上手一看仔细。拿上手仔细观察,发现了问题,虽说四周全皮,满毛孔,但四边毛孔在细看之下确实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如果不是我们长期经手籽玉,很难被发现。这料确实是籽,但有二边已经修型,重新做过人工毛孔。这毛孔与我们以前看到的人造毛孔并不一样,并非放在机器中滚出来的,而是人工修整出来的,再人工抛光形成了极难分辨的假皮。

当然这假皮并非不能区分~那毛孔虽说大小、深浅不小,看似自然,但与真天然皮上的毛孔相比最大的表面差异在于:第一人工修整出来的毛孔存在着形状方向性一致性,而真毛孔没这特征;第二个明显的差别在于,天然皮子由于是在水中长期被冲刷才形成的,必然其表皮形成了一种天然的氧化层——包浆。而人造皮子仿造再真,由于形成时间极短,不可能形成包浆。当然也会有这类似包浆形成的假皮,这需要少则数月,多则数年的盘玩。但如果是真、假皮子要形成基本相似的包浆,这也是基本不可能的事。这在极高档的好料中才能碰到。

第二件事:
星期天去市场(文庙),应朋友之托,想找全原籽的脂白手串,但在市场上现在基本没看到,在准备离开市场时,看到类似的小籽,一问价,这价最让人崩溃。但这还不是最让人崩溃的事,拿起“原籽”仔细一看,基本全是修过型的了。这种毛孔真是让人叫真,但同样没有包浆。

还有几件,也不算什么大事了,我单位同事问我,你怎么知道那料就是籽玉料,毛孔不会伪造吗?在另一个帖子上,有位新朋友说有一个切下的小料是假皮,当然那皮确实象假(色有加强),但在那皮子上面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包浆。这料也是几年前收的,当时也不贵,新疆人的造皮技术还没到达今天的地步。

在论坛上也有不少朋友会拿一些玉让我看,其实光从照片,我也极难下定论。但就毛孔的形状、包浆,一般确实可以作一初步的判断。而如果是成品的话,再加玉器的光泽,一般是可以看出些问题来。好的料子,特别是籽玉料,在人工的亚光下,都会形成丝绸般的光泽——这就是所谓的宝光。而其它的俄、青海、韩料都极难形成这些光泽。当然刚抛光好的,也有这类似的光泽,但稍一盘带,这种丝绸般光泽也就不复存在。

在这我教大家一种简单的判别方法,虽说不是百分百的有效,但十分有用——玉上手,拿块干布(毛巾之类),把玉放其中,用力盘擦数分种,再看玉的表面效果,那宝光是否还存在?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回帖
楼主
1楼
初中二年级

下面我自己的一些标本,这些都籽玉料的,这楼的照片上的皮子都形成了我所讲的包浆~都是天然形成的真皮子。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楼主
2楼
初中二年级

而这下面照片上的东西,对于新手而言,就是极难区分的了。这些都是籽玉,但是有真皮,也有假皮(这是以前的假皮,相对容易判别)。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楼主
3楼
初中二年级

就楼上的照片,我详细解说:请看这张~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楼主
4楼
初中二年级

这张照片,皮子颜色有深有浅,这皮子有真有假~深的是天然的真皮,浅的是假皮子。并且请看玉纹中的沁色,内深外浅,这是天然的沁色。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楼主
5楼
初中二年级

请看这块料,一块不小的脂白大料,我已拍摄了细节照片,请看照片: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楼主
6楼
初中二年级

这块料,真正的讲就是新疆山料的,料子是相对的油润——这皮与色是假的,就是烧皮的。这上面的反光看似油光,这是新疆人涂上去的,这种毛孔就是人造毛孔。

楼主
7楼
初中二年级

这块是原籽的~这上面的色,有天然也有二上的。在这我详细解说一下:这形状很柔和,是天然形成的~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楼主
8楼
初中二年级

这二个裂是与玉的组织结构相垂直,肯定是天然形成。这样的玉纹在真正的籽玉上常见到,这是由于受到外界强力冲突后形成的。如果这种冲击的力量与玉质组织结构一致,那么这块籽就极可能在受力处被断成一至数小块碎片。请朋友注意,虽说这样的玉纹看似尺寸不大,但这玉纹的深度可能并不浅。并且看这裂上的黑色(外浅内深),与染色的完全不同,也就纯天然的。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楼主
9楼
初中二年级

而这有红色的裂~仔细看,外面深,内部浅,就是染色的。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楼主
10楼
初中二年级

仔细看一下真、假色在皮裂中的不同表现~红色的是假色,浮于表面;而黑色的是天然形成,深入皮裂内部。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楼主
11楼
初中二年级

再看一下整体照片,一块原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楼主
12楼
初中二年级

这照片看,外形自然,表面天然包浆厚实,就是一块天然原籽。

注:包浆是指玉质在长期的与河水、空气等外界物质接触下,在玉质表面形成的一层极致密的氧化物。老玉也存在着类似的包浆,但由于外界形成条件不同,包浆的成份各不相同。

楼主
13楼
初中二年级

再看一下细节照片~玉友们请随便评价,后面我再作详细讲解:

(未完待续)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14楼
托儿所

一头雾水,学习了

15楼
托儿所

顶吧,好复杂

16楼
小学一年级

果然复杂啊

17楼
初中二年级

好心人

楼主
18楼
初中二年级

关于艳皮——天然的红、黄色皮,这是现在玩玉的一个热点。天然的红、黄皮色确实引人瞩目,并且由于和田玉的成因,带红、黄皮的品种相对缺失,所以这好皮料的价格是高得惊人。这也引发了巨大的效益空间——造假流行,这就给相当多的爱好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怎样识别籽玉的天然艳皮,这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
识别,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确实是极难的,这需要长期的实际经验。我在这把我自己的经手过的玉料拿出来讲解一下,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玉友们指正,以共同进步。

楼主
19楼
初中二年级

说到真皮,那么第一步就是要先确认是否是真籽玉;再确认是否是真皮子。在这二个前提下,再确认这皮色是否是纯天然(有否二上)。先看二块原籽~这二块都是原籽,但一块是纯天然的皮色,另一块是二上的色。朋友能一眼看出来吗?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楼主
20楼
初中二年级

现在看一下这二块原籽的切面,现在能分辨出了吗?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楼主
21楼
初中二年级

第二块是二上的假色,第一块才是是全天然的。从切面看很清晰的,第二个原籽的切面不存在艳皮形成的内在条件;第一个原籽的艳皮沁色有一定的深度与层次。

楼主
22楼
初中二年级

请看这张照片:这红色过分的艳丽,并且大面积的整块,这在现实中是很难形成的。我们说,艳色皮应该为外界矿物浸入而成。这料的毛孔特征很清晰的告诉了我们,这料长期在水中存在。要使皮子变成如此的红皮,试想一下这原籽是要长期浸泡在何种颜色的富水环境中?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楼主
23楼
初中二年级

这照片看,红、黄皮色并不均匀,分布相对自然。并且表面的形态告诉我们,这料并非是存在于长期有水的环境中。也正是这种半潮湿的环境,才能使得玉材接触到的浸入物质的浓度相对很高,在长期的接触中,慢慢形成了艳丽的天然外皮。

[宋玉堂]我再说皮——和田玉系列(三)_玉石

楼主
24楼
初中二年级

其实我们知道,和田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除非是来水季节,玉龙河也是常年少水,所以要形成23楼艳色皮的自然条件极难存在。24楼艳皮料,其实并非产于玉龙河,而是采于近年新发现的古河道,自然条件类似于沙漠戈壁。但由于是古河道,在干燥的沙漠的深层还是时有少量水份存在。也正是这种干燥与难得有水的外在条件的交替作用,使得原籽的表面形成了特殊的氧化层——艳色皮子。并且从切面看——似雾,这微带僵的玉质,也是附合了形成天然艳皮的内部条件的。

25楼
小学二年级

受益匪浅

26楼
初中二年级

好啊~~学习的好教材~~

27楼
大学二年级

学习了,谢谢,

28楼
高中二年级

好好学习啊。。。。。。。。。。。。

29楼
托儿所

这属于大学课程了吧

30楼
幼儿园小班

好帖,一时半会很难看懂,留着慢慢对照学习。谢谢楼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