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红、蓝宝石--(全文一)

初中二年级 发布于 2012-06-21 23:48:17 回帖: 106 | 评论: 0 | 查看: -

查看2楼回帖

楼主
2楼
初中二年级

B 、蓝宝石的产地和特征

蓝宝石的产地远比红宝石多,在全球五大洲都有具有商业意义的蓝宝石矿床,但是,国际宝石市场上的蓝宝石只来自于几个主要的产地,如泰国、柬埔寨、澳大利亚、缅甸、斯里兰卡、克什米尔、中国山东等,其中澳大利亚的蓝宝石在数量上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澳大利亚的蓝宝石大部分都在泰国宝石市场上当作“泰国蓝宝石”出售。与红宝石不同,优质蓝宝石的产地较多,除了最著名的、而且已带有传统文化含义的产地之外,其他的产地,对蓝宝石来说没有品质和文化价值(如品牌)上的意义。

克什米尔蓝宝石

克什米尔蓝宝石被誉为蓝宝石的极品,它是1881年在该地区一次雪崩中发现的。蓝宝石产于穿插于片麻岩、大理岩等变质岩的花岗质伟晶岩脉,其组成是斜长石、云母和黑色电气石。在伟晶岩脉与石墨黑云母片麻岩的接触带上,也产出粉红色的红宝石。该矿区开采的蓝宝石质量也有很大变化,从浅灰蓝色到矢菊蓝、透明到不透明。大部分的原石也要经热处理才有价值。但是,如今克什米尔蓝宝石已不仅仅具有产地的意义,而且还作为最佳商业品级蓝宝石的代名词。

(1)颜色和外观

克什米尔蓝宝石的颜色通常称为矢菊蓝,是指一种不含其他色调的中等深度的鲜艳的纯蓝色。此外,克什米尔蓝宝石还由于含有微小的 尘埃状内含物对光线反射形成象绒布般的光泽(也称为天鹅绒效应)。

(2)色带:克什米尔蓝宝石有明显具界线分明的色带(生长带),以及由乳浊状条带和透明条带交替形成的色带。

(3)金红石:极少见到金红石针或丝状体。

(4)双晶:非常薄的沿菱面体方向双晶片,但非常少见。

(5)成分不明的细小包体:微粒包体呈线状雪花状、云雾状,成分不明或许是金红石。

(6)其他晶体包体:有电气石、锆石、斜长石、韭闪石、晶质袖矿,褐帘石等。

(7)气液包裹体:呈指纹状分布在愈合裂隙上,较少见。

斯里兰卡蓝宝石

斯里兰卡的蓝宝石与红宝石相似有多种类型的矿源母岩,例如伟晶岩、麻粒岩、矽卞岩、石榴石、堇青石片麻岩等,不同母岩来源的刚玉宝石经风化和搬运作用于的后可能形成砂矿,造成斯里兰卡的蓝宝石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如无色、浅灰黄色、浅蓝色、蓝色、绿色、紫色、蓝紫色、橙色等等,蓝色的蓝宝石的颜色较浅,常为浅蓝色、灰蓝色、天蓝色、蓝紫色等,虽然不如克什米尔和缅甸蓝宝石漂亮,但可具有较大的尺寸。具有产地鉴别意义的内含物特征是:

(1)长丝状的金红石针。

(2)二相或三相的长条形负晶。

(3)带应力晕的锆石包体。

(4)强烈的色带和聚片双晶。

缅甸蓝宝石

缅甸抹谷除了红宝石以外,同时也是出产上好蓝宝石的重要产地,虽然,蓝宝石的产量不高,通常只作为在砂矿中开采红宝石的附产品,但是这并不影响其重要性。抹谷的蓝色蓝宝石可具有中至深的纯正的蓝色,比克什米尔的蓝宝石颜色稍深,并且与矢菊蓝宝石一样,无论在什么类型的光照下(如日光、灯光)都不合改变色调,只是不具有天鹅绒光泽。虽然,蓝宝石与红宝石均产于抹谷的砂矿之中,但它们的含矿母岩却大为不同,红宝石的母岩是大理岩,而蓝宝石则产自于穿插在大理岩及片麻岩中的二长伟晶岩和刚玉正长岩等花岗质岩石。缅甸蓝宝石含有各种内含物,金红石针、水铝矿、指纹状的愈合裂隙、白云石、板钛矿和磁黄铁矿等。可作为产地标志的内含物特征是:

(1)细长的针状金红石与尘埃状的金红石共存,并可密集成云状体。

(2)发育的聚片双晶以及与之相伴的水铝矿管状体。

(3)磷灰石晶体包。

(4)白云石或者方解石晶体包裹体。

泰国蓝宝石

泰国的蓝宝石产地分布于占他武里(Chanthaburi)和康桑拉武里(Kanschanaburi)两地,蓝宝石都开采于次生砂矿,含矿母岩都是富钾玄武岩,由于 占他武里蓝宝石开采的历史悠久,而且该城又是宝石的集散地,所以更为著名。

(1) 占他武里蓝宝石

占他武里蓝宝石矿产出各种颜色,如深蓝、蓝绿、黄绿、黄色的蓝宝石和黑色的星光蓝宝石,同时还伴生有黑色尖晶石、石榴石、锆石和黑色的透辉石等。蓝宝石含有白色水铝矿、铀烧绿石、白色或者无色粒状的斜长石,淡黄色的磷灰石、磁黄铁矿、短针状的赤铁矿和指纹状、羽状愈合裂隙等包体。可作为产地标志的内含物特征是:

(2) 蓝色蓝宝石的颜色一般较深,并带有紫色和(或)灰色色调。

(3) 蓝宝石中含有许多微小的出溶体,沿六方的生长带分布,而且还导致蓝宝石出现较微的白雾状外观。

(4) 聚片双晶和与之相伴的细长白色水铝矿针(管)状体和相当多的铀烧绿石八面体是该区及相邻的柬埔寨拜林蓝宝石的重要特征。

(5) 由液体和二相包体及其组成的指纹状、羽状愈合裂隙也比较常见。

(6) 康桑拉武里蓝宝石

康桑拉武里位于曼谷西边约120km,发现于1920年,产出的蓝宝石的颜色较占他武里列好,中到深蓝色,相当比例的蓝宝石不必用热处理改善颜色。其他部分通常带有灰色调,形成金属般的色泽,而影响外观。产出的蓝宝石原石的直径主要在5-15mm之间,达到15-25mm也不少,最大的蓝宝石达到1000克拉。


蓝宝石通常具有明显的六方形色带,同一晶体中色带的密集程度变化很大。

② 在蓝色的色带中(无色的色带中不含)有浓度不一的尘埃状包体,这些包体在透射光下呈蓝色但在反射光下产生乳白色的散射反光,类似于丝绢现象。这种乳状效应在某一生长带可非常的强烈,在另一生长带可非常的不明显。

③ 与占武里蓝宝石一样很少出现金红石针,但是尘埃状的微小包体可密集排列成长条状甚至针状的形态。此外,还有与多组聚片双晶有关的细长的水铝矿针(管)、二相包体、极薄的带晕彩的愈合裂隙,以及斜长石、角闪石和磁黄铁矿等包体。

柬埔寨蓝宝石

柬埔寨拜林产出的蓝宝石与泰国占他武里的红、蓝宝石产地实际属于一个矿区,拜林的刚玉矿床一直延伸到柬泰边界。与蓝宝石伴生有红色及橙色的尖晶石,少量的锆石和大量的铁尖晶石。虽然拜林蓝宝石也属于玄武岩成因,但比其他玄武岩成因的蓝宝石具有更好的颜色,蓝色纯正,分布均匀,色带不明显,透明度好,光泽强。拜林蓝宝石还具有如下的内部特征:

(1)红色、深红色、桔红色粒状铀烧绿石。

(2)柱状斜长石和六方磷灰石。

(3)晶体包体周围的盘状应力裂隙。

(4)但很少或没有金红石针,聚片双晶也不很发育。

澳大利亚蓝宝石

澳大利亚蓝宝石主要来自Queeusland Anatcie地区和New Soath Wales Inverell地区,前者发现于1870年,矿区的面积延展达70平方公里,后者发现于1918年。两个矿区的蓝宝石都来源于玄武岩。在Inverell地区,大多数蓝宝石是在开采黄金的同时回收的。澳大利亚所产的蓝宝石达全球总产量的60-70%。但颜色也较深,据报导,产出的蓝宝石中有85%是含Fe很高的深蓝色(墨水蓝),有10%是黄色、绿色和黄绿色的蓝宝石,其余5%是双色的、褐色的和淡黄色半透明的蓝宝石。澳大利亚蓝宝石的特征有:

(1)由短针状的赤铁矿和少量金红石针组成的“丝绢”,聚片双晶和水铝矿管状体。

(2)橙至红色的铀烧绿石包体。

(3)以及带有慧星状尾巴的晶体包体等。

此外还有斜长石、锆石和羽状愈合裂隙等内含物。

中国山东昌乐蓝宝石

我国在海南、福建、江苏、山东、河北、黑龙江和青海等省都发现有蓝宝石矿,但经济意义相差很大,目前能保持供应的只有山东昌乐和福建明溪两处,而且福建明溪蓝宝石由农民在农闲期间小规模地开采,产量不高。山东昌乐县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蓝宝石砂矿和原生矿。原生蓝宝石赋存于包含在玄武岩中的辉石橄榄岩捕虏体之中,晶体呈六方柱状或桶状,直径可达30mm,透明到不透明,颜色较深,多为深蓝色、蓝黑色。砂矿的分布比原生矿的范围更大,蓝宝石多为碎块状,浑圆状和六方短柱状,粒径一般5-10mm。该区除了深蓝色以外,还有黄绿、蓝绿、褐色的蓝宝石以及深蓝色、深褐色的星光蓝宝石。

(1)山东蓝宝石聚片双晶不常见。

(2)金红石成短针状,稀疏分布,密集时可形成星光。

(3)生长带和色带多见,有些色带密集微小尘埃状的包体,并使透明度下降。

(4)粒状或变形十二面体状石榴石包体、短柱状的钛铁矿是常见的晶体包体。此外,较少见的包体还有磷灰石、锆石、斜长石、刚玉和水铝矿等。

五、如何挑选到完美的红宝石?

认清红宝石的级别;像所有宝石一样,影响红宝石品质的因素被归为1T(Transparency)即透明度,4C即颜色(Colour)、净度(Clarity)、克拉(Carat)和切工(Cut)。

越透明价格越高

在红宝石的肉眼鉴定中,一般将透明度分为:透明、亚透明、半透明、亚半透明、不透明五个级别。

1、透
明 —能允许绝大部分光透过,当隔着宝石观察其后面的物体时,可以看到清晰的轮廓和细节。

2、亚透明 —能允许较多的光透过,当隔着宝石观察其后面的物体时,可以看到物体的轮廓,但细节模糊。

3、半透明— 能允许部分光透过,当隔着宝石观察其后面的物体时,仅能看到物体的轮廓阴影,看不到细节。

4、亚半透明—仅在宝石的边缘棱角处可有少量的光透过,但隔着宝石已无法看清其后面的物体。

5、不透明— 基本上不允许光透过,光线被物体全部吸收或反射。

越纯净越珍稀

红宝石是一种杂质相对较多的宝石,因此不应该以评判钻石的净度那样去要求。也正是因为杂质多的缘故,净度越高的红宝石越珍贵。

5级FL:无瑕,肉眼看不到内部和外表的瑕疵。NFL:可能有很少的痕迹、凹坑或很少的特征包体。

4级L11:反射光下肉眼通常不容易看到包裹体。L12:反射光下肉眼能看到的包体很少。

3级ML1:内部包体明显,但感观上对宝石没多大影响。ML2:内部包体明显。ML3:在台面下能见到包体,但包体对宝石外貌总体影响大大。

2级VL1:包裹体明显,有损宝石外观。VL2:包体比VL1更多更明显。

1级HL:有很明显的包体、裂隙、空洞(负晶)。

颜色好是选择红宝石首要条件

A级:红宝石呈鸽血红色,透明,无方,少包体。

B级:红宝石的颜色介于鸽血红与玫瑰红之间,透明,少包体,无或少裂纹。

C级:红宝石呈玫瑰红色,透明、少包体,无或少裂纹。

D级:红宝石呈玫瑰红色,透明、少包体,少裂纹。

选择红宝石要注意:

1、重量和价钱

优质的红宝石极少有大克拉,多数都颗粒较小,当红宝石大于2克拉的时候,价格上会有差异,三克拉以上的差异就更大了。那些小于米粒的碎小红宝石镶嵌的黄金饰品,其的中红宝石只是颜色的点缀,严格来说就不值钱。

2、切工为宝石加价

好的切割不仅仅可以使宝石放射夺目的光辉,也可以提升宝石的价值。红宝石标准的切割方式与钻石不同,红宝石没有为达到最大灿烂而按几何设计的切割,对于颜色较浓的红宝石,最佳切割应比平均水准浅一些,以便更多光线透过宝石,而对颜色较浅的,较深的切割有利于反映颜色。切割良好的红宝石在整个表面上均匀反射光线。此外,切割良好的红宝石不会显示出在刚玉晶体中经常出现的色带,出现这种色带通常表明切割者想保留重量而不是尽可能地切割出最美丽的宝石。好的切工就是要体现宝石的火彩,红宝石所显示出的火彩不会像钻石的火彩那样闪烁,红宝石的火彩就是有很强的反射光。

3、选择的基本要求

选择红宝石不能像选择玉石非常那样直观简单,由于红宝石的市场价格居高、看涨,红宝石又是那么多等级、样式、品种,这就令一般人很难下手选购了。不懂的人相信价钱越贵越好,这样的话就可能已经进入了误区,要注意的是:

a、选择的目的和心理价位。这是很重要的,一般条件下,红宝石不像玉石饰品那样具有普遍收藏性,玉石是一块“有生命的石头”。人在佩戴玉石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石会发生奇妙的物理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滋润和包浆。从目前的鉴定手段来看;我们只能有效的判断玉器的年代,而很难判断红宝石裸石的年代。所以,我建议选择红宝石饰品的时候还是从自己的应用角度和实际能力来选择,因为红宝石一般不属于收藏的范围,说的实惠些、红宝石属于真正的奢侈品,在不最求十分完美的时候可以选择装饰性更好、价钱实惠的优化处理的红宝石或替代品,越是完美无瑕的红宝石极其珍贵,而且也越容易买到人工合成的。

b、首饰的造型。选择吊坠、戒子、手链、胸针。所有镶嵌红宝石的金饰品最好使用18K黄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保证镶嵌物体牢固。选择吊坠的红宝石体积要稍大些的蛋面或刻面。选择体积小的红宝石做吊坠时,最后选择水滴形、长椭圆形、鸡心形或菱形。颜色不要选择的太深,一般选择玫瑰红色为好,因为我们胸前的皮肤要比手指的皮肤颜色白嫩些(有一点要注意;吊件越大时所配的链子就越粗些)。戒子的红宝石要看佩戴者;年轻的女士可选择小点的刻面或蛋面做淑女戒子,按小指的尺寸打造戒托。中年人可选择大一些的刻面或蛋面的红宝石,按无名指的尺寸打造戒托。如果红宝石尺寸更大些就要按中指的尺寸打造戒托。凡是做戒子的红宝石最好选择颜色大红、深红、紫红、深玫瑰红。手链镶嵌红宝石,一般都是用小刻面或小蛋面,手链较细的最好不要镶嵌大颗粒的红宝石,这样很不协调。

c、红宝石的颗粒尺寸。红宝石粒度越大,其价格越高。不论选择什么样的饰品造型,我建议不要选择那些很碎小的红宝石相拼造型的首饰。因为,金饰品再次改做式样的时候,黄金还可以使用,而那些碎小的红宝石没有再利用的可能了。再则,镶嵌物越小,相对牢固的程度越差、很容易掉落。碎小的红宝石价格非常低廉、与碎钻不好相比,买这种红宝石首饰就是买了镶嵌的一个工艺,很不值得。凡是需要镶嵌红宝石的金银饰品,红宝石就必须尽可能大些,以后再次翻新;金子和红宝石都可以利用,无非就是再花一些手工钱。

d、选择红宝石颜色。选择红宝石的第一要素就是颜色,一般要求的购买不要太追求红宝石的净度。颜色是人们凭肉眼观看的审美第一感觉,要看一辈子,净度是在放大镜下评判等级的一次性要求。红宝石整体的颜色有多种,最好的是红色(鲜艳的鸽血红)或较深的纯红色,其次为微带紫的红色、较深的玫瑰红色、紫红色,略带棕色的红色,其它如棕红色,发黑的红色、很浅的粉红色就是较差的红宝石。

e、二色性。二色性是红蓝宝石的物理现象,对刻面红宝石来说,要从台面观察、在水平转动时,应只看到一种颜色为最好,如能看到其它颜色,则说明红宝石加工时的取向不正确,这就是天然红宝石的折光二色性。红宝石的净度越高,二色性就不是太明显。可是对蛋面造型的红宝石来说,在红宝石旋转时最好能显示出二色性,这就能显得红宝石华丽的珠光宝气和活性。

f、火彩。是评价刻面红宝石的主要指标;是在光源照射下,红宝石正面所表现的颜色,它实质上是红宝石的透明度、切工、颜色的综合作用的一种体现,一块好的红宝石在轻轻转动时(台面对着自己),可见内部有很多红色的小“火苗”在闪烁,对于高质量的红宝石要求其火彩要占整个冠部的55%以上。

g、裂纹。由于红宝石的裂纹较为普遍,因此在挑选刻面造型时,应尽量避免台面上没有裂纹或裂纹少而细的红宝石,特别是不要挑选裂纹穿过宝石中心的红宝石(红宝石微细的裂纹不影响首饰的佩戴、也不会再继续开裂)。裂纹在红、蓝宝石中是最常见的“硬伤”缺陷,有时也会出现类似气泡的空洞。

h、假红、蓝宝石和代替品。所谓是假的红、蓝宝石,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人工合成宝石,合成物的物理参数与天然的非常相似,这些属于晶体。第二类就是玻璃,属于非晶体。第三类就是天然的矿物体的替代品。在市场中,最有欺骗性的就是人工合成宝石。

人造红、宝石目前有三种制做工艺:

威纽易法:与优化红宝石相比,人工合成红宝石才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最早的合成红宝石最先由法国化学家威纽易发明的一种叫威纽易炉的装置用氧化铝粉末制成,这种合成红宝石已充斥市场。人们不仅用它来制造一些廉价的装饰性首饰,也有人用其冒充天然红宝石。

助熔剂法:1963年,美国查塔姆公司采用助熔剂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合成红宝石,称为查塔姆红宝石。这些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在外观特征上更近似于天然红宝石,因而也更具有欺骗性。要指认出仿造红宝石与天然红宝石之间的显微特征,对于大多数普通的投资收藏者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最好还是请有关的鉴定机构进行详细的鉴定。

水热法:
水热法合成红宝石比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更难以识别。其

中最重要的鉴别特征,仍然是种晶的存在;另外,有时候可以看到一些“面包屑状”的包裹体;有的则有一些微波纹状的纹理。如果不能发现这些特征,那就只能依赖更精密的大型仪器,如红外光谱仪、电子探针仪等的详细测定。

红宝石的天然替代品

红色尖晶石在自然界常被人们误认为是红宝石的红色宝石,此外还有红色石榴石、红色碧玺等等。如在我国江苏东海被人称为“苏陵红宝石”和“海莲红宝石”的,其实都是石榴石。同样的石榴石,在国外又有“亚利桑那红宝石”,“波西米亚红宝石”的称谓。而所谓的“巴西红宝石” 则是红托帕石,“西伯利亚红宝石”则是红碧玺等等。

I、优化处理红宝石。现在市场上的红宝石首饰,有近90%的都做过优化处理,这并不夸张。为什么要对红宝石要进行处理?因为,天然红宝石是“十宝九裂”,能达到宝石级的、没有一点瑕疵及裂纹的天然红宝石极为罕见。现在,我们在市场上所能看到的红宝石基本都是很小的颗粒,8克拉以上的很少看到,大颗粒的红宝石都被定向收购和加工。现在对红宝石优化处理、做得最好的就是泰国,从理论上讲;经过现在的工艺处理之后,宝石所呈现的物理性能很稳定,专业人士仅凭用肉眼根本不能辨别,而且经过优化处理后红宝石的颜色更艳丽、净度更好、很少再有裂纹,宝石的抛光性更好。现在,人们对优化处理的红宝石还不理解,其实,现在能买到体积较大、颜色较好的红宝石也是不容易的。因为,必须要有大颗粒的天然红宝石的原石才能进行优化处理。而大颗粒天然红宝石的原石资源很稀少。因资源的原因,以后优化红宝石的价格会很快走高。

关于星光红宝石

具有星光效应的红宝石。通常为不透明或微透明,因含有三组相交成120°的平行排列的金红石纤维状包裹体,因此当垂直晶体c轴加工成弧面型宝石时,可见有六射星光。以斯里兰卡所产的质量较优,但色泽不及缅甸产,常红中略带紫。凡经过切割和琢磨的弧面型,具有星光效应的红宝石均为星光红宝石。对星光红宝石的颜色要求可以放宽,因为这种宝石中的针状、丝绢状包裹体使宝石透明度降低,多数为不透明至半透明,并趋向变灰,使原来的颜色变浅或变深。只要具有清晰、明亮而集中的星光,均可视为“星光红宝石”。具有猫眼效应的红宝石是最漂亮的星光效应。

1、六束星光红宝。只是对红宝石物理现象的一种评价(不是所有红宝石都能磨制出六束星光,能产生六束星光的红宝是及其少见的。具有星光效应的红宝石。通常为不透明或微透明,因含有三组相交成120°的平行排列的金红石纤维状包裹体,因此,当垂直晶体c轴加工成弧面型宝石时,可见有六射星光。以斯里兰卡所产的质量较优,但色泽不及缅甸产,常红中略带紫。只有将红宝石被磨成光滑拱顶的弧面形(蛋面)的时候,用单光源照射,星光最明显可见。这种颜色效应被称为星光效应,是由从微细的金红石针状、丝绢状包裹体反射的光引起的。能显现六束星光的红宝石内部针状金红石、平行于晶体表面呈定向排列。星光红宝石和星光蓝宝石的价值受以下两个因素影响:

a、红宝石体色的强度和惹人喜爱的程度;

b、星光的强度和尖锐程度。星线的六条腿都要毕直,并且同样醒目。星光红宝石很难达到理想的半透明或透明的颜色和细而窄的星光两者兼备。这样的宝石很有价值故价格昂贵。星光红宝石,除颜色外,还要求其星线清晰、明亮、平直,三星线汇于宝石中心一点。

现在,市场上可以看到很多的漂亮而规整的六束星光红宝石,这星光效应大多是

人工制作的,选购者必须注意。同等质地的红宝石,只要是六束星光的红宝,其

价格相差起码是十倍以上。

2、普通星光红宝。凡因红宝石体内的绢丝状金红石针状包裹体反射光引起的清晰、明亮而集中的星光,均可视为“星光红宝”。这种星光效应一般都显现不规则的点或面的形式,在光照下这种星光的游动性很明显。这种星光红宝是很多,具有很好的宝石折光效应、突显珠宝的富贵豪华。

宝石的猫眼效应

  宝石作为自然界中的石之精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品种当以弧面切割、抛光并在光照下,呈现与猫的眼睛十分相似的景象(一般是在中间产生一条直线状、椭圆状、圆形等活动的光带),宝石学中把这种现象冠以“猫眼效应”。因自然界有许多宝石当把它加工成弧面形琢型后,在其弧面上出现一条明亮并具有一定游动性(闪光或活光)的光带,宛如猫眼细长的瞳眸而得名,而现今猫眼则特指金绿宝石猫眼,而其它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则需在其前加上宝石的名称,如磷灰石猫眼、矽线石猫眼等。

石英等晶体中含有纤维状、管状、针状内含物。这些内含物平行排列与宝石的结晶方向一致时,如果把它切磨成凸面形,使内含物与底面平行,当光照射到宝石上时,这些内含物对光产生集中发射作用,这时,人们可以见到宝石中出现了一条明亮的光带,我们称之为活光,如果转动宝石的时候、光带会随之而闪动,类似猫的眼睛。随着宝石的晃动或改变光照的角度,光线能灵活地移动或者自由地开合变化,由宽变窄或一条亮带成二三条再合成一条亮带,从宝石中放射出令人捉摸不定的智慧之光,充满了活气、灵气,就如黑夜中猫的眼睛一样。这种奇特的光学现象便叫猫眼效应。

产生猫眼效应的条件

  (1) 含大量平行排列的包裹体,或宝石是由纤维状、长柱状的矿物沿一定方

向组成。包裹体可以是气液包裹体,纤维状、针状晶体(如金红石、电气石等)或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留下的管状、空洞(如负晶、拉长的气泡等),也可以是各种成因的片晶或宝石中一组定向的解理纹。  

(2) 宝石必须切磨成底面平行包裹体平面的弧面型,如两者不平行(有一定的角度),则猫眼的眼线位置不居中,甚至消失。影响猫眼宝石眼线的出露宽度和亮度的因素主要为宝石的折射率和弧面型宝石的高度。如猫眼效应由宝石所含包裹体产生,包裹体的折射率与宝石的折射率差值越大,则眼线越亮。对某一特定宝石来说,其折射率值是固定的,从包裹体反射出来的反射光焦点平面的高度是一定的,所以只有当弧面型宝石的高度与反射光焦点平面的高度一致时,宝石眼线才表现为一条窄而亮的光带;不一致时,则为一条宽而稀疏的光带,亮度也相对降低。如今,在珠宝市场上具有猫眼效应的各类宝石并不少见,但红、蓝宝石猫眼却是十分罕见的,虽然不能说是价值连城,但起码是宝石中的稀奇、昂贵之物。在珠宝行业中极少的人见过红、蓝宝石猫眼。

(结束)

更多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