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先生说的极是.很有道理.以后定当注意.打格的印是不多.而且我也不喜打框.以影响刀势的发挥. 这方印最初是拿来仿刻吴昌硕的印文.但刻完后觉但没雕钮.始终感觉没味.另外,字也刻得觉得少了原印的神情. 主要还是心,手,刀没有到达合一境地.如是刻寿山石还好些.而用磨头刻玉.终感没那份感觉.还要多练才是.所以才 有了第二稿.第二稿就象先生说的.主以混厚为主.但却少了苍劲味.当是一波不平一波又起了.哈哈哈.主要还是能力有限.有玉料上更是如此. 再次感谢您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