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珠宝收藏

高中三年级 发布于 2016-12-03 02:53:36 回帖: 43 | 评论: 23 | 查看: -
等65人 赞同
只看该作者

查看25楼回帖

25楼
婴儿
想必所有的商家都纠结过这个问题。因为你要养家糊口,因为你要生存,经济环境又如此恶劣,利与义难以得兼。
有的避开尖锐部分,回答不敏感部分。“这是debeers的概念,你买的是要这个价”。(的确,买颗“属于自己”的新码钻,哪个不是这个价?)
但如果顾客一定要追问保值问题,这时商家的分水岭就出来了。
“保值,一定保值,从××年到××年,国际钻石价格稳幅上升××%呢”。(当然近几年连戴家都扛不住了)但在信息化太公开的年代,顾客只需移步几家钻石店和典当行,现实的残酷就摆在面前了。(有点像医、法院前楼接待的主任医师、判员,和院后楼的手术室、住院部、执行局,前面文明公正地说判一通,真正跳踉大㘎的在后面;只是这里发生在接触店家,和面对典当行两阶段)——如果你把自己的信用度定在这种级别,反正做几年就走,名字也不想在业界流传,那就这样吧。

如果有点强迫症,又要从商又要承受道德问题,那心理活动就复杂了。显而易见,做几年心里还不明白这个问题的,那也是天生资质有问题。虽说戴家的确“帮你”炒起来概念,又确确实实炒起来“买入价”,是花真金白银砸出来的,你只需顺水推舟说一说好像没什么大碍。但你脑子那根思维,不至于被自己的上家也冼悩吧?保值增值是在发生第二次销售以后,才产生的,增值保值是财务概念。这么浅显的道理一出现,你一不小心就让自己处在非常阿白的处境上,一旦有这么高的风险,又这样做,才叫真不适合在这种行当混。

地球上有几颗真正称得上保值增值,像Koor-i-Noor这样,是长久的历史沉淀,惊世骇俗的历史故事才铸就了其文物地位,附加值更多的是文物特质,如果光纠结巨不巨大,那未来肯定会有更巨大的出现,遴选设备又升级了,当然这些也在保值增值的范畴。如果是克拉数只有十几、二十(白色),首先旧钻要抵给的对方,一般也有不俗的能量,他有必要非买你的“旧钻”而不去买一颗属于自己的新石头?是已经没得选择了,他才不得不来找你推敲好吧,为的必然是更大级别的石头。

想想中国商家有必要都跟着戴家概念炒?戴家概念再高,你就没更高的概念?假得了一世纪能假得了两世纪?以前如果回答出“不保值,不增值”这种答案,开始要嘛被当疯子,要么被当傻子。但无论商家买家,聪明人最后都会得到一样的结果(已经过去一世纪啦)“钻石还真的不保值升值啊”。硬拐到不当的结论(保值增值说),顾客碰撞久了,想久了,自然会想透不当你在跟他们说真心话,多年过去你还能剩下多少真正感激你和忠诚于你的微信顾客朋友呢?

结论一说,商家们开始担心没有顾客购买你的石头吧?需求是,他们就是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愿意为之花一份合理的钱,这就够了。就像楼主这样的优质客户,不刻意追求保值增值,这才是未来值得开发的客户群体。许多物品转手出去都是价格立跌的(汽车那叫一落地惨跌),没必要这么辛苦扛着一个不真实的结论(保值增值)又为自己留下骂名的概念做销售,我们可以比犹太人更聪明。
更多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