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疫情和大雨关在家里的周末,闲着无事写写我了解到的张宝源二三事。主楼图片是网上的一篇文献《乌镇“张宝源”银楼银饰制作工艺调查》,08年的论文,论文中的介绍大概要比我了解到的全面得多,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下。
和坛子里的大多数姐妹不同,我第一次了解到张宝源是从母亲的口中。我家离乌镇不远,家里总有些旧时传下来的老银器,百来年的年份,银饰的一大半都是张宝源的章。像少年闰土一般的大项圈,小巧的石榴花样童镯……在那个时候,张宝源应该是个大品牌了。
七八年前去乌镇东栅,正好碰见那个小小的店面,母亲说那正是原来的店面地址,只不过挤在一间狭窄的弄堂里,听陈师傅说,近来生意不太好,旁边的店面租出去开旅游特产店了。店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块牌匾,一长条的柜台,最里是加工操作台。陈师傅操着方言一一向我们介绍,可惜的是旧时存下来的模具只有那么几个了,大部分手艺也失传了,销量最好的是双尖。最后,我们购买了九股绞丝和圆丝关镯,师傅还给本地人的我们打了八折。
大学毕业后,也是因为之前入的九股绞丝找到了大家坛,成为银坑的一员。这两天在闲鱼闲逛,无意中找到了一些“张宝源”家的老物件,依稀看得出曾经的辉煌,因此分享在楼下。
传统手艺的传承不易,全中国万万千千的匠人绝大部分都还只能为此糊口,且买且珍惜
和坛子里的大多数姐妹不同,我第一次了解到张宝源是从母亲的口中。我家离乌镇不远,家里总有些旧时传下来的老银器,百来年的年份,银饰的一大半都是张宝源的章。像少年闰土一般的大项圈,小巧的石榴花样童镯……在那个时候,张宝源应该是个大品牌了。
七八年前去乌镇东栅,正好碰见那个小小的店面,母亲说那正是原来的店面地址,只不过挤在一间狭窄的弄堂里,听陈师傅说,近来生意不太好,旁边的店面租出去开旅游特产店了。店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块牌匾,一长条的柜台,最里是加工操作台。陈师傅操着方言一一向我们介绍,可惜的是旧时存下来的模具只有那么几个了,大部分手艺也失传了,销量最好的是双尖。最后,我们购买了九股绞丝和圆丝关镯,师傅还给本地人的我们打了八折。
大学毕业后,也是因为之前入的九股绞丝找到了大家坛,成为银坑的一员。这两天在闲鱼闲逛,无意中找到了一些“张宝源”家的老物件,依稀看得出曾经的辉煌,因此分享在楼下。
传统手艺的传承不易,全中国万万千千的匠人绝大部分都还只能为此糊口,且买且珍惜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