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近来争议不断的“冰底料”关于和田玉的认知观念的树立及探讨

高中三年级 发布于 2024-05-10 09:59:17 回帖: 19 | 评论: 6 | 查看: -
等13人 赞同
只看该作者

查看14楼回帖

楼主
14楼
高中三年级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第四类的“冰种”玉料,在和田玉所有产地和玉种中,不是青海料所独有的。它分两种形式出现:①水线,水线不是青海所特有的,是和田玉在极高的压力和热量环境中形成的比周围玉质显得更“透”的部分,平常见的水线一般在玉中比较细小,用唯物主义辨证法来思考水线,我们得到这个结论:有细小的水线,就有又宽又大的水线。把这种宽而大的水线取用出来后,就是“冰料”,水线伴随着超高挤压力和拉伸,这一点有类似于碧玉的猫眼。所以有些“冰料”伴猫眼。②传说中的“鸡窝矿”。这一点不只和田玉,翡翠也有鸡窝矿,比如一些高色玻璃种翡翠蛋面,还有高种水的紫罗兰大蛋面。一个料子打开,周围全是垃圾料,但中间一团团的都是高种水的高品质。有时几吨的料子就靠那几个蛋面回本了。好像它们那一小丢丢吸收了整个石头的精华。这种“鸡窝矿”在碧玉中有,且末料中有,于田料中也有(有是有就是没有几个人见到过😄😄😄)

更多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