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人士364331

三八节污名化的具象例子

匿名人士364331 发布于 2025-03-08 23:10:36 回帖: 43 | 评论: 22 | 查看: -
等63人 赞同

查看26楼回帖

26楼
博士后

在上个世纪
香港作为大陆封建主义的余孽、
资本主义在大陆的前哨
在各个方面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抹黑大陆政治体制

举个例子:
金庸小说《鹿鼎记》里的神龙教教主,《笑傲江湖》里的日月神教……都是影射大陆

金庸小说如果说是影射
那么香港电影就是直接抹黑了

香港电影里只要出现大陆警察,除了极个别人物整体必定是腐败、昏庸、残暴、无能的。

而剧中这极个别的优秀人物也迟早会因为各种原因留在香港,实在留不下的也是充满遗憾地回去了。

比如:
周星驰电影《国产007》里的大反派金枪客,已经007被污蔑【敏感词汇】枪决,最后一百块收买行刑队……

比如《倩女幽魂人间道》里对朝堂的诸多描写……

在香港早期的电影中,只要是大陆角色,一般都是穷、猥琐、愚昧、自以为是的代名词。

比如1980年上映的电影《阿灿正传》中的阿灿,这个角色的火爆直接让阿灿这个词成了港人称呼内地穷亲戚的专有名词—特指那些性格愚昧、土里土气而且急于求成的大陆新移民。

就女性而言,大陆关于女性的正面词汇也在香港电影巨大的解构下完全成为了负面词汇。

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和“同志”这两个词汇。

三八妇女节是国际劳动妇女的节日,也是国际劳动妇女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奋斗多年,付出极大的牺牲才争取到的女性权益。

三八红旗手也是我国对于劳动女性最高的荣誉奖励之一。

但是在香港电影里,“三八“反而成了辱骂女性的代名词,由此延伸来的“八婆”、“死三八”等等词汇随着香港电影在国内的流传,一度成为流行词汇。

港澳台影视剧,甚至国内影视剧里竟然都出现过用“三八”来骂女性角色的场景!现在想想真是不可思议,这东西怎么过审的?

而充满革命友谊,革命战斗精神的“同志“一词更是遭到污名化,在香港成了txl的代称……

也正是因为当初香港文化产业的巨大影响力,这种来自香港文化圈深厚的封建主义残留、资本主义自由观念的影响。

“三八”、“同志”的污名和解构对国内思想观念造成极大的冲击。

所以很多女性受此影响,不愿意别人用“三八”、“女同志”这样的词汇来称呼自己,自然就不愿意过啥三八妇女节了。

之前我们文化宣传弱于香港,经济发展弱于香港,很多话说出来都显的底气不足,说了也没人信。

但是到了现在,我们就应该大张旗鼓地把这些恶意解构打下去,三八妇女节就是无数先辈为了妇女权益奋斗得来的女性节日!

更多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