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

举人 发布于 2018-07-25 12:05:12 回帖: 62 | 评论: 23 | 查看: -

入了两件金绞白,热乎中,可以有一些图和知识跟大家分享

新欢图镇楼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等68人 赞同
只看该作者
回帖
1楼

先占个沙发,坐等科普

楼主
2楼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白蜜会不会变黄?
答案:会。但是金绞白还是会保持相当的外观。看图

左下角梭形的是几十年的金绞白。最白部分已经氧化成明亮的橙色,但金珀部分也已是深橙色,所以对比仍在,眼睛一看金绞白无疑

这就是涉及到人类大脑对图像的处理。脑子会把一定范围内最明亮的看作是白色,不管实际颜色由电脑分析是什么。

比如说,月光很亮的时候,是白月光。但实际上你看月球本身,基本上是微黄。

又比如说,你想象一下深山老林里面的路上突然出现一辆汽车,车灯照出来的光又白又亮。实际上你在城市的生活经验,车灯就是黄的。

为什么很多姑娘说,藕粉镯子显得手白,也是这个原理。藕粉的颜色跟手一样是暖色,又不是非常白亮,但上手跟肤色一比,好像还是白的,但跟手的对比小了很多(相对白镯子),所以别人打眼一看,1,镯子白,2,手也挺白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楼主
3楼

非常界限分明的金绞白不多,我在欧洲收过一段时间的琥珀,见到的金绞白也只有几个。秀一下一个吊坠,五六年前收的,当时看到都不确定是琥珀,试着买了。在网上拍是竞价,估计其他人也吃不准,所以成交价格并不高。

图片很早在论坛其实发过,也是在科普琥珀蜜蜡的颜色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4楼
高中三年级 琥珀加工一手货源!微信:13726782272

分解很到位👍

楼主
5楼

学习的时候很认真,买了一批又一批的小原石来看,挑了一些典型的颜色和皮,磨了局部抛光,局部留皮,做了一个标本小手串。

左边手串的右下角,血珀下面一颗原来是很白的白花蜜,现在变黄了。背面是有一点典型的白蜜皮子。有的白蜜皮更疏松,而且比起别的琥珀蜜蜡皮来说,白蜜皮有一种牛奶咖啡的感觉

当年蜜蜡正紧俏呢,炒得好像一蜜难求的样子,右边随形手串当年还是浅黄,我在论坛晒过,好多人求短价求卖家,各种夸赞。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楼主
7楼

返花和“水煮”

近几年才听人说返花的话题,也就是蜜蜡的花纹在存放一些年以后,变得更明显了,前些天也看到有朋友描述,说感觉就是里边的花纹浮到表面来了。更有朋友的感觉具体到了:加工后的前半年变化比较大。

这方面我个人没有很典型的例子,听说也看蜜蜡的个体差异。现象是存在的。

前几年也出现了一种新的优化方式:水煮。当然跟水煮肉片没关系,是指把某些偏向于透明的琥珀经过神秘加工,使得表面呈现出蜜蜡的不透明效果。网上还有原石图片,横截面显示原石的内部比较透明,接近外表处是像蜜蜡的状态。成品图看过,那种蜜蜡发白,水透,花纹不明显,虽然不能百分百看出来,但多半还是能有一个感觉。

那么下面这个图是水煮原石?不是,是天然的过程,感觉跟返花接近:接触空气的表面呈现蜜比较满的状态,或者说蜜向表面移动。

今年偶然发现的。这块原石是我大约五六年前入手的,当时剥了皮,做成了“裸石”的状态, 就一直放着没有动。到上段时间又想起来磨戒面,把它拿出来磨掉一面(相当于横截)以后,发现了这种类似水煮的状态。就在我五六年前磨出来的表面下,出现了一层稍微浓厚的蜡,甚至比内部更白了。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楼主
8楼

所以,蜜蜡在放置过程中,色泽有两个方向的变化:一是颜色变深,从白蜡到金珀都会变深,二是蜡会稍微往表面浮,所以金绞蜜的蜜蜡部分甚至还会稍微白一点(不一定),而同时底色已经氧化变深,所以对比度变大,花纹明显

所以我猜想水煮工艺有可能就是人为地加速这种蜡上浮的过程。因为用来处理的原石都是偏透明的,所以处理出来自然也就稀稀的很勉强。但还挺白,荔枝白那个程度。

图片是磨戒面的过程,后来表面留有一块白,白得不好看,跟白癜风似的,就是原来自己变白的皮。只好等着它再全体变匀啊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楼主
10楼

先写个提纲放着,有的图都还没准备呢

新老蜜蜡颜色 烤色
琥珀和蜜蜡的强度 密度
琥珀和蜜蜡的形成
金绞蜜珠子的花纹类型 妖孽 虎皮等
珠子的匹配度

11楼
二级助教

谢谢分享!

12楼
二级助教

楼主辛苦了!👽💝💜💛💚💙

13楼
硕士

返花一说早有,不过更专业的说法叫流纹晰出

14楼
大学四年级

搬个小板凳,谢谢楼主科普

15楼
研究生一年级 我的咸鱼号:空气中的人

你好厉害,知道这么多,我就看着好看,顺眼,没想那么多……尴尬了

16楼
博士后 江湖就是个大坑,进去出不来啊

谢谢科普!坐等续集

17楼
大学四年级

马克。

楼主
18楼

老蜜蜡分几个程度:
一种是藏区老蜜蜡那种,表面已经风化开片了,开片之间还凹进去了。
一种是欧洲的首饰老蜜蜡,相当部分用银镶嵌的,有的保存特别完好,有的表面有冰裂。
一种号称小年份,我觉得这个名字有美化的嫌疑,是不是从小年份的红酒还是白酒来的?大致三五年到十来年,新蜜蜡的颜色变深了,就可以叫小年份了。

还有一种就跟年龄无关,是颜色“老”,也就是烤出来的深色。几年前流行过一阵,现在掉下去了,比同品质没烤的好像还要难出手。

藏区老蜜蜡那种大饼子,质量差距很大,如果是品相完好且颜色艳丽的当然很棒,品质一般我感觉没什么意思。这方面水很深,开片和孔道的造假众说纷纭,谁也说不好,我个人没有什么研究。不过市面上号称藏区老蜜蜡的饼子,有很多是来自西亚的,也有一部分北非的贸易珠。这两个地方蜜蜡造假的历史很悠久,从二代到塑料都有老的,新手不知道这个点的话很容易吃药。

欧洲大陆上的老琥珀蜜蜡基本上都是银镶嵌的首饰形式。一部分就是装饰品,不会随着年份增值。一些老的精品经常会断代到1930年前后,也就是德国琥珀产业的全盛期。具体到单件可能有点虚的,但只要不离谱,一般大家也都认可。

插播一下我一个长辈的名言:唐朝的垃圾放到现在也是垃圾。求不抠字眼,唐朝的垃圾有一些真的是一点用没有的,也有一些有考古学价值谁知道呢?但总的来说,精品才值得传世。要不然我们身上的基因片段还都是多少万年前走出非洲的,地上一块石头轻松上亿年的,这有意思吗?

楼主
19楼

关于颜色,我也许得上电脑做一张图?

20楼

好贴,支持小虫子~

楼主
22楼

在Photoshop的调色盘随便截了两张图,有点粗糙,不要介意。

以下是美学和科学交界处的知识:

颜色有很细腻的区别,不只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放在衣服上就是,红色的衣服可能有不同的红,所以能搭配的颜色和风格也不一样。放在琥珀蜜蜡就是,黄也有很多种黄。
分解到比较科学的参数有几个:色相、色度(纯度)、明度(明暗)

色相:红,还是黄,还是橙,还是橙偏红,还是再偏红一点,细分很多。附的两张图就是两个色相。

纯度/色度:两张图上,右上角是最纯正的色,简单算他纯度满格。往左往下色度都在减,减到七分,六分的话,七分就比六分纯度高

明暗:一样有六分黄色,剩下四分是白是黑,还是各种灰(比如三分白一份黑)。拍成黑白照片的话,色彩纯度去掉,有的颜色变成是浅灰,有的是深灰,就比较直观了

这些东西都还是说颜色本身,东西的质感,透明度之类的也会影响人的感受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23楼
初中三年级
听讲座、
楼主
24楼

荒废好多天,帖子还是要写完。想谈谈颜色,这个问题很依赖个人感官,所以有争议。

我这两年有一种感觉,就是市面上出现了好些比较“灰暗”的蜜蜡,不像以前对蜜蜡的印象都是金黄,嫩黄,非常明媚。

之前一楼讲了很理论化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问题,其实就是在为这一楼做铺垫。我觉得有一批蜜蜡颜色不如以往,并不是色相问题(老蜡偏红新蜜颜色浅黄,都可以很明亮),而是饱和度与明度的问题。

饱和度的意思就是不够黄(不论色相是正黄还是橙黄),明度的意思就是发灰。颜色好的蜜蜡,可能10分里面6分黄3分白1分灰,颜色不好的,可能10分里面4分黄4分白2分灰。黄色少了两成,就是饱和度降低。让出来一部分份额给白色还好说,又让了一分给灰,也就是明度降低。

这个观点上次发过帖,大多数人并不同意,有人猜想是因为我开头接触老蜜蜡比较多,所以眼睛惯性,看新蜜普遍不够鲜亮。

我对蜜蜡氧化(老化)的看法,应该是黄色部分(珀)往红色方向走,也就是色相偏移。白色部分(蜜)则变黄,会稍微降低明度但提升色彩饱和度。灰的部分说不好,很多蜜蜡的情况也谈不上杂质,但就是灰一些。

我很惊讶很多人看不出这个灰。玩和田玉的,尤其看粉青的时候,不是很在意所谓的有没有灰气吗?

配图是我的低配金绞白,属于比较明亮不灰的那种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楼主
25楼

为免争议,争取大部分用自己的图

用同一个金绞白手串作对比,旁边大珠珠是我的,蜡质实,但实物就有点灰暗。部分原因估计是蜡太实挤占了黄色的空间,但此外灰还是有一点多了。实物感觉也是温请勿发布广告,屡次会被扣罚积分!的,就是我说的不明媚。美其名曰奶酪色,真奶酪本身色彩也不是最明。

颜色浅的蜜蜡也可以明亮的,比如第二张图的那串,我帮朋友收的。嫩黄,也就是黄色成分不多,但比较亮,不灰。
它的蜡质不是很实,这是另一回事。

追求蜡质结实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大珠珠这种灰暗的现象,相对来说,稀一点的蜜蜡在这方面比较讨巧。不过这关系不是必然的。有那种蜡质实,颜色又亮丽的,是极品。

一般人如果看不出灰不灰,自己看着开心其实也挺好的。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楼主
26楼

上次说到颜色灰不灰的问题,有网友表示可能是拍摄效果问题。我知道。拿我那串金绞白塔链对比下。

实物同一个,第一图我拍的,略仙,局部比较金,鲜亮,而深色底是卖家图,反而显得色彩纯度不高,尤其是蓝色细线框出来的地方,显出我所谓的“温吞”。

实物介于两者之间吧。

其实挑剔起来说,琥珀蜜蜡的色泽 不是特别好拍的,或仙或渣,能准确还原也难。这么说吧,发灰的蜜蜡可以拍亮,亮丽的蜜蜡可能拍灰,但排除这个因素,实物之间也是有差别的,并不能完全归结到照片效果上。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楼主
28楼

重复一下我对蜜蜡氧化(老化)的看法:
黄色部分(珀)往红色方向走,也就是色相偏移
白色部分(蜜)则变黄,会稍微降低明度但提升色彩饱和度

结合我跟一个资深“蜜友”的讨论,她觉得蜜蜡老化以后会变漂亮,不仅很多会返花,甚至发灰的颜色都有可能大大改善。她见过敲断的老蜜蜡,内部颜色其实比较一般。

可能吧。可以解释为色彩提升以后一定程度盖住了灰气。

图片中间是几十年的老蜜蜡,左上角几年,右上角是那串有点发灰的大珠珠,它在这张照片上的颜色还不错,实物略弱一些。我等它变美,但又觉得不是很有信心。

怀疑有的蜜蜡老了以后颜值提升不大。只是我的估计,没有把握

818金绞白,从科学到审美。顺便扯了一通老蜜蜡_珠串琥珀蜜蜡

楼主
29楼

接18楼,老蜜蜡的颜色:


我一向说,烤色的蜜蜡“老”色跟天然氧化的颜色还是看得出来,主要是烤色的颜色发乌,天然氧化的艳丽深邃。我们不妨拿前面说过的色彩细分来说:

自然氧化:

色彩纯度高,偏深橘红,虽然理论上也只是一层皮但感觉深邃,晶莹,同串多颗珠子的话往往色彩有差异,有的甚至很大

烤色:

色彩纯度低,偏棕,感觉浮在表面,同批次颜色非常一致,可能因为热处理影响到其他的什么,光泽也不是很自然


对于颜色的观感真的是因人而异。有时候看新手喜欢烤色老蜜蜡,心中所爱嘛,拿糖色来形容。我个人就觉得,糖色也分多种。新琥珀蜜蜡像蜂蜜(蜂蜜也有透明黄的跟不透明白的),自然氧化是麦芽糖那种,烤色的就像是做红烧肉之前在锅里炒的糖色,比较黑黑的。


不过技术日新月异吧,明显发乌也是多年前的黄历。现在手法越来越精细了,也因为对烤色敏感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新的烤色有时候很轻微,很不好说,跟小年份氧化的差异不很大了。有时候看五六年氧化出来的色,也有点焦糖感,其实我不是很喜欢,但人家确实也是自然形成的。看实物尚且存疑,看图的把握就难了,除非上一代深度烤焦版。


新手还容易混淆一个点:皮色

有的卖家会拿皮色去混淆老蜜蜡的深色,当然更常见的是去皮不彻底,蜜蜡表面有明显的颜色斑驳。我觉得审美来说,单个挂件留点深色斑还算不错,如果珠串,尤其是随形珠串,多看几眼就觉得凌乱了。


天然皮色在原石上,由于长年氧化而形成。老蜜蜡成品的颜色也是由于长年氧化形成,原理是一致的。但皮色的问题在于质地方面因为年久,容易脆弱,常常有风化纹,我心理上觉得这一块特别容易崩坏(事实也如此,没有可见风化纹也会更酥脆)。

楼主
30楼

老蜜蜡的表面风化程度可能差异很大。颜色差不多情况下,有可能:

1,像藏式老蜜蜡一样柔光,开片并且都开成橘皮那样凹凸了

2,有冰裂纹

3,表面完美接近新蜜

第三种极少,而且保养不好分分钟向第二种前进,我犯过这种错误


烤色仿老蜜蜡最多仿第三种,但即使颜色靠谱了,往往还有器型和表面光泽细节的问题。第三种老蜜蜡看起来再新,可能边角还是有小磕碰磨损,光泽也不一样。拿砂纸打磨做比方,同样是亮光,老蜜蜡的亮光里面可能是1500号到5000号混合打磨的,是各种灰尘的磨砺痕迹,新仿的则统一4000号一遍抛出来的感觉,整整齐齐缺少细节,说难听叫贼光。


器型:如果老蜜蜡颜色,却是完美圆珠,或者完美苹果珠,这。。。以前没这个形。多年前的圆珠也不是精圆,找圆方法不一样。


虽然我说了这么多好像很内行,但我拒绝判断藏式老蜜蜡,除非以上原则就能看出来的低仿。高仿水太深,学费太高,我真没怎么上过手。


楼主
31楼

琥珀和蜜蜡是同样一种物质,为什么会有透明度差异?


这个我早年百思不得其解。结构分析来说,蜜蜡是带有大量微小气泡的琥珀,所以不透明。但是是怎么形成的?国内有的资料说,这是科学的未解之谜。。。


前两年去德国北部的琥珀博物馆,就是Fischland(捕鱼岛)所在地。我是认真的啊,那个村除了个博物馆和荒凉的海岸线就没别的,我巴巴的跑过去。博物馆里的展板明确说,琥珀是流出树皮的树脂,而蜜蜡(原文是不透明琥珀)是在树干内部空腔填塞的树脂,就这样。


所以琥珀蜜蜡的数量是大致均等的。很结实的蜜也难得,很透彻无痕的金珀也难得,金绞蜜嘛,其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状态。


但是金绞瓷白确实比较难得,因为概率。。。都已经混合了,为什么没混匀呢?全靠运气。

32楼
研究生一年级

科普知识,不容易,还有图,点10000赞

33楼
研究生一年级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金绞白也是我的最爱~